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
与天常斡旋,如雨自潨泻。
置心亦何有,在物偶相假。
此理乃可言,安得圆机者。
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
与天常斡旋,如雨自潨泻。
置心亦何有,在物偶相假。
此理乃可言,安得圆机者。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水利工程的赞美。诗中“取车当要津,膏润及远野”两句描绘了一幅水车灌溉田地的生动图景,“取车”指的是利用水车引水,“要津”即是重要的渡口或水源处,“膏润及远野”则形象地表达了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的深远影响,犹如膏油般滋润到了远方的田野。
“与天常斡旋,如雨自潨泻”两句通过将人间的劳作与自然现象相比较,强调了人类智慧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与天常斡旋”意味着人类活动与天道相辅相成,“如雨自潨泻”则形容水车引水的景象,如同天降甘霖一般自然而然。
“置心亦何有,在物偶相假”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待人接物的态度,主张顺应自然,不强加于人为的意图。诗人提倡以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和事物,既不做无谓的执着,也不做徒劳的争斗。
最后,“此理乃可言,安得圆机者”则是在探讨这种自然而然、顺应天道的智慧如何能够得到实现。诗人提出的是一个问题,即在现实世界中,怎样才能找到那种既符合自然规律,又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完美方法或技巧。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他推崇的理性思维,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洞察。
花木新栽一径长,小庵如款赞公房。
心清要省铃斋讼,公退空凝燕寝香。
已约芳菲供几案,不妨真率釂壶觞。
年丰顿觉民和乐,老子从渠两鬓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