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白沙铺》
《题白沙铺》全文
宋 / 黄公度   形式: 七言律诗

负郭可无三顷秫,盖头幸有两间茅。

还乡且尽田家乐,举世谁非市道交。

村酒一杯浇磊块,山程数驿更硗嶅。

羸骖莫怪归鞭急,心在轻红荔子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áishā
sòng / huánggōng

guōsānqǐngshúgàitóuxìngyǒuliǎngjiānmáo

háixiāngqiějìntiánjiāshìshuífēishìdàojiāo

cūnjiǔbēijiāolěikuàishānchéngshù驿gèngqiāoáo

léicānguàiguībiānxīnzàiqīnghóngshāo

注释
负郭:靠近城墙。
秫:高粱。
盖头:屋顶。
两间茅:两间茅草屋。
田家乐:田园生活的乐趣。
市道交:世俗的交往。
村酒:乡村自酿的酒。
浇磊块:消解心中的不快。
硗嶅:高低不平的山路。
羸骖:疲弱的马车。
归鞭急:催促回家的鞭声。
轻红荔子梢:轻盈的荔枝树梢。
翻译
靠近城墙无需大片稻田,幸好头顶只有两间茅屋。
回到家乡只想享受田园乐趣,世间纷扰谁能不被世俗牵绊。
乡村酒一杯足以消解心中郁结,山路漫漫还要经过几个驿站。
疲惫的马儿不必惊怪我催促回家,我的心早已飞向那轻盈的荔枝梢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公度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厌倦。首句“负郭可无三顷秫”,表达了他对靠近城郭但无需庞大地产的要求,只须有少许秫米(高粱)足以自给自足。次句“盖头幸有两间茅”则强调了简朴的生活方式,有两间茅屋已足够遮风挡雨。

“还乡且尽田家乐”流露出诗人对田园乐趣的享受,他希望能暂时逃离尘世的纷扰,在乡村中体验宁静与快乐。然而,“举世谁非市道交”又揭示出他对人情世故的感慨,感叹世间大多人都被世俗利益所驱使。

“村酒一杯浇磊块”写诗人借村酿之酒来排解心中的郁结,暗示了生活中的压力和不平。接下来的“山程数驿更硗硗”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尽管山路崎岖,但诗人的心志坚定,急于回归自然。

最后一句“羸骖莫怪归鞭急,心在轻红荔子梢”以疲惫的马匹和急促的马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新鲜荔枝的期待,那轻盈的红色象征着生活的甜美和归乡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都市生活的厌倦,表达了他对真挚情感和淳朴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黄公度

黄公度
朝代:宋   号:知稼翁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生辰:1109~1156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猜你喜欢

送大人之金陵因自禾水入语溪

夜静长河直似绳,酒阑客去月初升。

临岐娓娓言何尽,拜起匆匆意未胜。

敢为王程牵别袂,稍因家近减行縢。

两高峰上秋清切,应见征帆指秣陵。

(0)

云门寺

双屐扶仙骨,因成远世踪。

雪添山百丈,松碍客孤筇。

古宕连台雁,冬雷蛰笋龙。

还应叩禅伯,从此得南宗。

(0)

会稽杂咏七首·其七

白雪下高岭,千峰互绸缪。

青山戴逵宅,剡水东北流。

鼓琴动众响,山水俱悠悠。

长啸倚茂林,风流怀子猷。

雪夜理孤棹,乘兴归扁舟。

我行岁云暮,雨雪滞离忧。

萧寺聊寄踪,无竹焉能留。

买山倘有期,相从步岩幽。

(0)

自居然废亭登南屏绝顶望浙江

沿堤随柳阴,入寺寻疏冷。

烟峦恍故人,遥睇欢引领。

稍出嵚嶒上,居然爱亭静。

扪萝峭壁行,历险潜自警。

山花弄幽娟,欲以媚孤秉。

厓倾尽足力,乃造最高岭。

天容惟有空,杳不见江影。

冥心送遐观,沉穆含灵惺。

兴剧憺忘归,天低惜馀景。

溟濛四峰合,别此情耿耿。

回径下僧寮,初月如红杏。

(0)

咏史十三首·其十二

野蒿何戎戎,鸡栖于其垣。

中有箕踞士,牧豕共一樊。

污世龙为蛇,泥行虎齧鼋。

朝出晚担薪,牛衣妇无裈。

百里烹伏雌,少伯狗吠门。

其狂众椎骂,不屑与世论。

蚩蚩彼群愚,俱言华毂尊。

(0)

咏史十三首·其十一

结客无所须,交驩寿千春。

朝游贵戚里,夕辙托要津。

满堂硕刎颈,明日岐路尘。

翟公见何晚,门雀吾故人。

知巳已矣夫,谢彼风波民。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