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堤随柳阴,入寺寻疏冷。
烟峦恍故人,遥睇欢引领。
稍出嵚嶒上,居然爱亭静。
扪萝峭壁行,历险潜自警。
山花弄幽娟,欲以媚孤秉。
厓倾尽足力,乃造最高岭。
天容惟有空,杳不见江影。
冥心送遐观,沉穆含灵惺。
兴剧憺忘归,天低惜馀景。
溟濛四峰合,别此情耿耿。
回径下僧寮,初月如红杏。
沿堤随柳阴,入寺寻疏冷。
烟峦恍故人,遥睇欢引领。
稍出嵚嶒上,居然爱亭静。
扪萝峭壁行,历险潜自警。
山花弄幽娟,欲以媚孤秉。
厓倾尽足力,乃造最高岭。
天容惟有空,杳不见江影。
冥心送遐观,沉穆含灵惺。
兴剧憺忘归,天低惜馀景。
溟濛四峰合,别此情耿耿。
回径下僧寮,初月如红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居然废亭登至南屏绝顶,远眺浙江的壮丽景色。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句“沿堤随柳阴,入寺寻疏冷”,描绘了诗人沿着河堤行走,柳树为行进提供了阴凉,进入寺庙寻求宁静的情景。这里的“疏冷”既指环境的清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接着,“烟峦恍故人,遥睇欢引领”,诗人将眼前的山峦比作久违的老友,远眺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这句诗通过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和向往。
“稍出嵚嶒上,居然爱亭静”,描述了诗人逐渐攀登至高处,发现了一座亭子,感受到它的宁静之美。这里的“嵚嶒”形容山势险峻,与“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亭子的安详与和谐。
“扪萝峭壁行,历险潜自警”,诗人亲自攀爬陡峭的岩石,小心翼翼地前行,同时内心保持警觉。这一细节体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谨慎。
“山花弄幽娟,欲以媚孤秉”,山花在诗人眼中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仿佛是在向他展示一种孤高的品质。这里通过山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独立与高洁的追求。
“厓倾尽足力,乃造最高岭”,经过一番努力,诗人终于到达了山顶。这一过程象征着克服困难、追求目标的精神。
“天容惟有空,杳不见江影”,站在山顶,诗人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空旷,连江水的影子都看不见。这句诗营造了一种辽阔无垠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浩瀚与深远。
“冥心送遐观,沉穆含灵惺”,诗人沉浸在对远方景色的凝视中,心灵得到了平静与感悟。这里的“冥心”表示深入思考,而“沉穆”则形容内心的宁静与庄严。
“兴剧憺忘归,天低惜馀景”,诗人因眼前的美景而兴奋不已,忘记了回家的时间,直到天色渐暗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迷恋。
“溟濛四峰合,别此情耿耿”,最后,诗人看到四周群山在雾气中融为一体,心中对这次登山之旅产生了深深的怀念。这里的“耿耿”形容情感的强烈与持久。
“回径下僧寮,初月如红杏”,诗人沿着山路返回,途中遇到了僧舍,一轮初升的月亮映照在地面上,如同盛开的红杏。这一景象为整首诗画上了温馨而美好的结尾。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孤独与高洁的追求,以及对人生旅程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一次登山的记录,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为爱江头红蓼花,秋来独作草虫家。
寻香粉蝶应随梦,采蜜黄蜂不趁衙。
络纬语残凉露滴,蜻蜓立困晚风斜。
画图水墨惊初见,却似扁舟过赤沙。
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
况是香炉峰,百叠屏风围五老。
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
芙蓉削出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
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
李白雄豪妙绝诗,同与徐凝传不朽。
明日移舟过洞庭,兰花斑竹绕沙汀。
摩挲老子双愁眼,细看君山一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