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骨木龙忧不雨,更唤两牛眠下土。
水从地底飞上田,不减在天行雨苦。
庭中忽见天雨花,白衣真人游郡衙。
但愿为霖莫为潦,免使泥陷羸牛车。
蜕骨木龙忧不雨,更唤两牛眠下土。
水从地底飞上田,不减在天行雨苦。
庭中忽见天雨花,白衣真人游郡衙。
但愿为霖莫为潦,免使泥陷羸牛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雨水的深切期盼与对农事的关怀。首句“蜕骨木龙忧不雨”,以“木龙”象征降雨的神灵,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担忧。接着,“更唤两牛眠下土”,描述了人们为了祈求雨水,甚至让耕牛休息在湿润的土地上,以示虔诚。
“水从地底飞上田”,生动地展现了雨水从地下涌出,滋润田野的景象。“不减在天行雨苦”,则强调了雨水虽好,但过多或过少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困难,体现了诗人对雨水适时适量的期待。
“庭中忽见天雨花,白衣真人游郡衙”,这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想象天空中出现了如花般的雨水,而“白衣真人”则是神话中的降雨使者,他驾临郡衙,预示着雨水将至,带来了希望。
最后,“但愿为霖莫为潦,免使泥陷羸牛车”,表达了诗人希望雨水能成为及时的甘霖,而非泛滥成灾的洪水,以免破坏农具和运输工具,影响农业生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们对雨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深切关怀。
便重来唱彻后庭花,此愁奈君何。
待斑骓骄赭,琼枝璧月,春影婆娑。
携手神仙眷属,挟弹走三河。
抖擞衣尘去,相对颜酡。
一霎梦梦天醉,恶东风刬地,吹断横波。
把琼思瑶想,收拾任蹉跎。
枉殷勤、缄书三四,较细君、珍重意还多。
只将遍、填膺烦恼,付与悲歌。
夜夜凉蟾,偏照离人色。
者山水登临佳日,难道淹迟。
两度湖心,湖里小艇惯飞飞。
云林一遍,云栖一遍,此外何知。
分明尔我,吟红才调,拾翠年时。
全不许、香车并辔,柔橹双枝。
倚遍雕栏,柳丝鬓影共清池。
扁舟归去,五湖烟水,他日来思。
此钱堪爱,拟持浇杯酒,欷歔同吊。
三百余年无恙否,字迹斑然深窈。
何物迂儒,瞿张殉后,努力如公少。
老天有眼,殷勤贻以相报。
回想惨淡南云,烹龙炮凤,哀史凭谁告。
不信金瓯都破坏,剩这团团完好。
德祐春秋,义熙甲子,并是人间宝。
伤心帝子精魂,那日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