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色山逾迥,层层映翠螺。
浮岚微影动,排闼送青过。
宿雾松梢断,苍烟树杪拖。
仙鬟妆罢晓,玉女镜初磨。
气似添朝爽,容犹带夜皤。
遥知蓬岛里,瑞霭更如何。
曙色山逾迥,层层映翠螺。
浮岚微影动,排闼送青过。
宿雾松梢断,苍烟树杪拖。
仙鬟妆罢晓,玉女镜初磨。
气似添朝爽,容犹带夜皤。
遥知蓬岛里,瑞霭更如何。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龟山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色、云雾、烟霭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首句“曙色山逾迥,层层映翠螺”描绘了晨光初照,山色更加深远,层层叠叠如同碧绿的螺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浮岚微影动,排闼送青过”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轻盈的云雾在山间缓缓流动,仿佛是大自然的使者,将青翠的颜色带过每一寸土地。
“宿雾松梢断,苍烟树杪拖”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雾气与烟霭在松枝和树梢间的交织,宛如一幅细腻的水墨画,充满了诗意与想象。接着,“仙鬟妆罢晓,玉女镜初磨”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清晨的景象比作仙女梳妆、玉女磨镜,既形象又富有浪漫色彩,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后半部分“气似添朝爽,容犹带夜皤”则从感受的角度出发,描述了清晨空气的清新与自然界的宁静,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最后,“遥知蓬岛里,瑞霭更如何”表达了对远方仙境的遐想,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龟山清晨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之情。
松下谁耶,玉貌临风,于思于思。
正涛翻翠鬣,支离拗铁,霜凋黛甲,剥裂侵苔。
韦偃皴成,毕宏画就,战壑干宵未易才。
因何故,却嗒焉若丧,万虑成灰。琅山紫飓喧豗。
还记得君家往事来。
有四海宾朋,极天甲第,满堂丝管,夹水楼台。
如此儿郎,居然漂泊,范叔寒今至此哉。
长安道,且郗歔话旧,怀抱谁开。
鸟啄双环,蝶黏交网,此是阿谁门第。
垫巾绕柱,背手循廊,直恁冷清清地。
想为草没空园,总到春归,也无人至。
只樱桃一树,有时和雨,暗垂红泪。
料昔日、人在小楼,窗儿帘子,定比今番不似。
望残屋角,立尽街心,何处玉钗声腻。
惟有门前远山,还学当年,眉峰空翠。
忆香词尚在,吟向东风斜倚。
花窥镜盒,蔓匝靴纹,十里西风公路浦。
凭将舴艋,小织烟潭苇花舞。低搴取。
凉欺鸭脚,嫩压鸡头,肯似碧房莲薏苦。
浅泊前汀,并买秋鲈,吹火同煮。斜阳渡。
晚来谁迎水桥,暝色隔村人语。
讵意前游微茫,竟随客岁。雁程去。
瑟瑟板渚轻波,濛濛篷船疏雨。
一自采菱歌断,谢娘何处。
豁然老眼新晴,戍楼下俯秋江远。
严关金鼓,西风彩帜,盈川鹅鹳。
狎水黄头,淩风画鹢,银涛怒捲。
笑喧阗错认,龙舟莲舸,惹士女,倾城看。
潇碧微涵镜面。有周侯、庙临溪岸。
乱离重遇,英雄何在,登城长叹。
昔日波平,今朝浪骇,鱼龙蒸变。
渐日斜人静,盈盈蘋蓼,弄陂塘晚。
当年雪夜,记贪歌嗜酒,冲泥拖屐。
三十六簧寒不起,醉把红鹅笙炙。
脱帽颠狂,解衣盘礴,碎裂黄皮褶。
诗书何用,任他堆老墙壁。
今日冷淡生涯,忍寒呵冻,苦伴端溪石。
炽尽朱门红兽炭,翻惹蟾蜍泪滴。
铜雀台荒,中书君秃,况是磨人墨。
直须焚却,吾今老惰无匹。
后湖长荡,见烟鬟雾鬓,红妆无数。
叶暗荷深三万顷,一片嫩凉成雨。
映水逾鲜,倚风欲笑,月又明南浦。
隔江试采,有人一样心苦。
曾在大士台前,文人舌本,幻出花如许。
一自污泥沦谪久,怅望瑶池悬圃。
汉苑飘香,吴宫堕粉,几遍閒箫鼓。
何时华顶,与君携手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