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雪夜,记贪歌嗜酒,冲泥拖屐。
三十六簧寒不起,醉把红鹅笙炙。
脱帽颠狂,解衣盘礴,碎裂黄皮褶。
诗书何用,任他堆老墙壁。
今日冷淡生涯,忍寒呵冻,苦伴端溪石。
炽尽朱门红兽炭,翻惹蟾蜍泪滴。
铜雀台荒,中书君秃,况是磨人墨。
直须焚却,吾今老惰无匹。
当年雪夜,记贪歌嗜酒,冲泥拖屐。
三十六簧寒不起,醉把红鹅笙炙。
脱帽颠狂,解衣盘礴,碎裂黄皮褶。
诗书何用,任他堆老墙壁。
今日冷淡生涯,忍寒呵冻,苦伴端溪石。
炽尽朱门红兽炭,翻惹蟾蜍泪滴。
铜雀台荒,中书君秃,况是磨人墨。
直须焚却,吾今老惰无匹。
这首《念奴娇·炙砚》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词人对过往与现今生活态度的对比与反思。
开篇“当年雪夜,记贪歌嗜酒,冲泥拖屐”,词人回忆起往昔雪夜,自己贪恋歌唱与饮酒,不顾泥泞,拖着鞋子前行的情景,展现了其放纵不羁的生活态度。接着“三十六簧寒不起,醉把红鹅笙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词人在寒冷中仍沉迷于音乐与美酒,甚至以红鹅笙为火源烤炙的情景,凸显了其豪放不羁的性格。
“脱帽颠狂,解衣盘礴,碎裂黄皮褶”则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现了词人的狂放与自由,即使在寒冷中也不顾形象,甚至将衣物随意披挂,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其不拘小节的形象。“诗书何用,任他堆老墙壁”一句,表达了词人对传统学问的某种不屑,认为书籍堆积在墙壁上并无实际用途,流露出一种对传统束缚的反叛情绪。
转至下片,“今日冷淡生涯,忍寒呵冻,苦伴端溪石”描述了词人如今的生活状态,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现在的他面对寒冷,只能忍受,与一块端砚相伴,生活显得冷清而艰苦。“炽尽朱门红兽炭,翻惹蟾蜍泪滴”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词人曾经生活的奢华与如今的落寞,如同红兽炭燃尽后,引得蟾蜍流泪,象征着繁华后的凄凉。
“铜雀台荒,中书君秃,况是磨人墨”三句,进一步对比过去与现在,昔日的铜雀台已荒废,中书君(可能指古代官职)的头发也已斑白,而词人如今仍在磨墨,继续书写,但心境已大不相同。最后“直须焚却,吾今老惰无匹”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与自我调侃,似乎在说,如果可以的话,他愿意焚烧掉所有,因为现在的他已老去,懒惰到了极致,无法再像年轻时那般充满活力与激情。
整首词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词人从放纵不羁到冷淡自省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
秋晚佳辰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邀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毕雨,日痕清澹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蜀山瘦碧玉,蜀土膏黄金。
寒溪漱其间,演漾清且深。
工人剪稚麻,捣之白石砧。
就溪沤为纸,莹若裁璆琳。
风日常清和,小无尘滓侵。
时逐贾舟来,万里巴江浔。
王城压汴流,英俊萃如林。
雄文溢箱箧,争买倾奇琛。
夫君乃冠冕,辞气高千寻。
十载为举首,于今犹陆沉。
嗟我蓄此纸,才藻不足任。
愿以写君诗,益为人所钦。
缟带岂多物,足明同好心。
黄钟声如雷,岂病无知音。
请以此为质,佗年神所临。
华轩策驷马,慎勿忘遗簪。
玉蕊生禁林,地崇姿亦贵。
散漫阴谷中,蓬茨复何异。
清芬信幽远,素彩非妖丽。
苍烟蔽山日,琼瑶为之晦。
岁久自扶疏,岩深愈凝邃。
请观唐相吟,俗眼无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