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湖长荡,见烟鬟雾鬓,红妆无数。
叶暗荷深三万顷,一片嫩凉成雨。
映水逾鲜,倚风欲笑,月又明南浦。
隔江试采,有人一样心苦。
曾在大士台前,文人舌本,幻出花如许。
一自污泥沦谪久,怅望瑶池悬圃。
汉苑飘香,吴宫堕粉,几遍閒箫鼓。
何时华顶,与君携手归去。
后湖长荡,见烟鬟雾鬓,红妆无数。
叶暗荷深三万顷,一片嫩凉成雨。
映水逾鲜,倚风欲笑,月又明南浦。
隔江试采,有人一样心苦。
曾在大士台前,文人舌本,幻出花如许。
一自污泥沦谪久,怅望瑶池悬圃。
汉苑飘香,吴宫堕粉,几遍閒箫鼓。
何时华顶,与君携手归去。
这首《念奴娇》描绘了夏日湖畔荷花盛开的美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词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后湖的广阔与荷花的繁盛生动地展现出来。
“后湖长荡,见烟鬟雾鬓,红妆无数。” 开篇即以烟雾缭绕的湖面和众多红妆女子般的荷花,营造出一幅迷离而生机勃勃的画面。荷花在烟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装扮的佳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叶暗荷深三万顷,一片嫩凉成雨。”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季节特征。三万顷的荷叶覆盖着广阔的湖面,给人一种辽阔无垠的感觉。同时,“一片嫩凉成雨”不仅指实际的天气状况,也象征着荷花在初夏时节带来的清新与凉爽,为读者带来了一种清凉愉悦的感受。
“映水逾鲜,倚风欲笑,月又明南浦。” 这几句通过光影的变化和荷花的姿态,展现了荷花在月光下的美丽。映照在水面上的荷花更加鲜艳,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乎在对着月光微笑。这样的描写赋予了荷花以生命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其轻盈的姿态和内心的喜悦。
“隔江试采,有人一样心苦。” 这一句则引入了情感层面的思考。在对荷花美的欣赏之外,词人也关注到了采莲人的辛劳。这种对比,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流露出对劳动者的同情。
“曾在大士台前,文人舌本,幻出花如许。” 通过“大士台”(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观音菩萨)和“文人舌本”,词人表达了荷花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迹,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荷花在文人心中幻化为美,体现了其超越物质世界的美学价值。
“一自污泥沦谪久,怅望瑶池悬圃。” 这两句表达了对荷花从污浊中脱颖而出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词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荷花虽生于淤泥之中,却能绽放出纯净之美,这正是词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汉苑飘香,吴宫堕粉,几遍闲箫鼓。” 这里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荷花的形象。汉苑、吴宫代表了古代园林的繁华景象,箫鼓声则是古人欢庆时的音乐。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展现了荷花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魅力。
“何时华顶,与君携手归去。” 最后,词人以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憧憬结束全词。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与知音一同前往华顶(可能是指佛教中的圣地),共享这份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念奴娇》通过对夏日荷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词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使得这首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一篑山人归武陵,自云作吏非所能。
上世本是农夫家,中岁颇多丘壑情。
忆昔十五时,读书始趋庭。
庭前一篑土,乃是先人营。
三十射策登帝廷,四十剖符惭专城。
中敡外历靡寸补,千忧百虑何时宁。
风尘岁月厌奔走,笑言眉睫羞逢迎。
匡庐观瀑欲大叫,洞庭酾酒愁冥冥。
怀贤几自跨黄鹤,访隐常作桃源行。
一朝得调忽辞去,掉头那管人间名。
乘与还回剡曲棹,遗安况有鹿门耕。
不能如马长卿著讨禅书,不如能扬子云草太玄经。
不能如陶朱逐时事货殖,不能如赤松辟谷学长生。
吏少门前租仅足,客来花下酒常倾。
不愁儿痴是豚犬,不恤宦薄非公卿。
顾以人生百年内,块然篑土犹无成。
悲来风木不自禁,三釜那得为亲荣。
仰看苍天摩九仞,此意突兀难为平。
《一篑山人歌》【明·陆垹】一篑山人归武陵,自云作吏非所能。上世本是农夫家,中岁颇多丘壑情。忆昔十五时,读书始趋庭。庭前一篑土,乃是先人营。三十射策登帝廷,四十剖符惭专城。中敡外历靡寸补,千忧百虑何时宁。风尘岁月厌奔走,笑言眉睫羞逢迎。匡庐观瀑欲大叫,洞庭酾酒愁冥冥。怀贤几自跨黄鹤,访隐常作桃源行。一朝得调忽辞去,掉头那管人间名。乘与还回剡曲棹,遗安况有鹿门耕。不能如马长卿著讨禅书,不如能扬子云草太玄经。不能如陶朱逐时事货殖,不能如赤松辟谷学长生。吏少门前租仅足,客来花下酒常倾。不愁儿痴是豚犬,不恤宦薄非公卿。顾以人生百年内,块然篑土犹无成。悲来风木不自禁,三釜那得为亲荣。仰看苍天摩九仞,此意突兀难为平。
https://shici.929r.com/shici/MhMHx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