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灯火满坛铺,拔剑挥空乱叫呼。
黑撒半筐兵甲豆,朱书一道厌人符。
重臣喂饲刚教活,圣主慈悲未忍诛。
佛说毗卢三界了,如何更有《混元图》。
夜深灯火满坛铺,拔剑挥空乱叫呼。
黑撒半筐兵甲豆,朱书一道厌人符。
重臣喂饲刚教活,圣主慈悲未忍诛。
佛说毗卢三界了,如何更有《混元图》。
这首诗以讽刺的笔触描绘了一位道士向朝廷进献《武成混元图》的场景。诗人通过“夜深灯火满坛铺”这一句,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暗示了道士在夜晚秘密进行的仪式或活动。接着,“拔剑挥空乱叫呼”则形象地描绘了道士在仪式中狂热的动作和声音,充满了神秘与不羁的气息。
“黑撒半筐兵甲豆,朱书一道厌人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黑色与红色、兵甲与符咒并置,既体现了道教仪式中的色彩象征,也暗含了对道士所持信仰的讽刺。兵甲豆可能象征着战争与杀戮,而厌人符则是试图驱邪避祸的法术,这种对比揭示了道士行为的矛盾性和虚伪性。
“重臣喂饲刚教活,圣主慈悲未忍诛”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讽刺意味,通过描述重臣如何精心照料即将被处死的道士,以及圣主因慈悲心肠而未予处罚,讽刺了当时社会中权贵与君主对于异端思想的宽容与纵容,同时也反映了对权力与信仰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最后,“佛说毗卢三界了,如何更有《混元图》”一句,借佛教的“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已经囊括三界之说,反问为何还要有《武成混元图》,表达了对道士所持信仰的质疑和对宗教体系内部矛盾的洞察。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月满虚廊。喜蛾眉淡扫,乍卸新妆。
冰肌衫袖短,凤髻缕拖长。鸳被暖,锦帏张。
此际耐思量。玉漏沉,灯花更剪,试再端相。
回眸笑倚檀郎。最销魂细语,别有温香。
含颦底事,密约肯相忘。怜缱绻,惜年光。
地老与天荒。愿共伊,生生世世,比翼成双。
山叠叠,溪流曲曲。
大似雷轰,细似琮琤,碎玉声声续。
天际倒悬三峡,波漾千竿竹。
石齿冷,入手寒香沁新绿。
更耸身直上,鸟道清泉,羊肠翠麓。扶杖云生足。
小憩松风,看摘春纤,轻携碧篓,村火几处茶初熟。
玉箸初垂,鲛珠初结,依稀非雾非霞。
一声河满,肠断雨如麻。
隔窗暗滴帘前竹,却唾袖、偏生石上花。
忆自萧郎去后,长向星前月下,拥髻嗟呀。
好倩飞鸿,缄寄与天涯。
秋波流共春波远,总万点封成一缕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