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树有来憩,寒枝鲜见臻。
思为千亩阴,咄嗟空本根。
土膏不独异,尝与桃李邻。
陨叶随狂飙,已冬复望春。
处约苦心志,造草非小仁。
天地有倾缺,君子宁忧贫。
茂树有来憩,寒枝鲜见臻。
思为千亩阴,咄嗟空本根。
土膏不独异,尝与桃李邻。
陨叶随狂飙,已冬复望春。
处约苦心志,造草非小仁。
天地有倾缺,君子宁忧贫。
这首诗《咏贫士》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描绘贫士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首句“茂树有来憩,寒枝鲜见臻”,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贫士的生活状态。茂盛的大树下,常有鸟儿前来栖息,而寒冷的树枝上却少有人迹。这里以“茂树”与“寒枝”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贫士虽身处繁华之地,却鲜有人关注或帮助的孤独与冷清。
接着,“思为千亩阴,咄嗟空本根”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贫士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他梦想着能为大地带来一片荫凉,但面对的却是徒然的空想,根基早已被忽视。这反映了贫士对社会公正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深切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失望。
“土膏不独异,尝与桃李邻”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强调贫士与他人并无本质区别,只是命运不同。他曾经与桃李并肩生长,共享阳光雨露,但最终却因外界因素而处境迥异。这不仅是对贫士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的一种讽刺。
“陨叶随狂飙,已冬复望春”描绘了贫士在逆境中依然怀揣希望的情景。即使在严冬时节,落叶随狂风飘散,但他仍对未来充满期待,渴望春天的到来。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贫士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真实写照。
“处约苦心志,造草非小仁”表达了贫士在简陋环境中磨砺意志,追求高尚品德的决心。身处贫困,他并未因此放弃对美好品质的追求,而是将其视为提升自我的机会。这体现了贫士的高洁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天地有倾缺,君子宁忧贫”点明了主题。天地间总有不完美之处,但真正的君子不会因为物质上的匮乏而忧虑。这句话不仅是对贫士精神的赞颂,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重视精神价值的人生哲学。
综上所述,《咏贫士》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贫士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美好品质的不懈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北走长安道,征骑每经过。
战垣临八阵,旌门对两和。
屯兵戍陇北,饮马傍城阿。
雪深无复道,冰合不生波。
尘飞连阵聚,沙平骑迹多。
昏昏垄坻月,耿耿雾中河。
羽林犹角牴,将军尚雅歌。
临戎常拔剑,蒙险屡提戈。
秋风鸣马首,薄暮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