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师和尚,可称吾徒。明禅悟道通儒。
子细研穷正觉,并段差殊。
温良恭俭让礼,生老病死苦嗟吁。
当修进,炼木金水火,土证无馀。
三教门人省悟,忘人我,宜乎共处茅庐。
物外玄谈,句句营养毗卢。
常怀博施济众,气神和、丹结明珠。
归兜率,向大罗,蓬岛同居。
戒师和尚,可称吾徒。明禅悟道通儒。
子细研穷正觉,并段差殊。
温良恭俭让礼,生老病死苦嗟吁。
当修进,炼木金水火,土证无馀。
三教门人省悟,忘人我,宜乎共处茅庐。
物外玄谈,句句营养毗卢。
常怀博施济众,气神和、丹结明珠。
归兜率,向大罗,蓬岛同居。
这首元代马钰的《满庭芳·和霭戒师师父》是一首表达对戒师和尚敬仰与修行感悟的词。词中,作者称赞戒师深谙佛法,不仅通晓禅理与儒家之道,还精研正觉,理解深刻。他强调了佛教中的五常美德——温良恭俭让,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特别是对生老病死的深深叹息。
马钰鼓励戒师及弟子们在修行中追求更高的境界,通过修炼达到木金水火土五行的融合,以达到无余的境地。他认为,不同宗教门徒应放下分别心,共同在简朴的环境中修行,进行超越世俗的玄妙讨论,这些话语对心灵有着滋养作用。
词中还提到广施仁爱、气神和谐以及修炼出内丹的意象,表达了对修行圆满、与仙界同居的理想。整首词充满了对戒师的敬仰和对修行道路的深思,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智慧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无端一别,隔云山千里。锦字缄愁倩谁寄。
算浮生、总是会少离多,盼负却、灯下花前月底。
记曾留后约,何事蹉跎,冷落银屏旧时意。
寄语远游人、知否闺中,空望断、归舟天际。
更莫问、相思几多深,也不说、相思这般滋味。
小舫蜻蜓,怯任西风,轻吹画桡。
爱寒山黛拥,细眉高髻,残阳碧袅,短缕长条。
路入溪湾,门涵水影,人立西湖第几桥。
循廊步,早窗纱齐拓,翠袖频招。何当曲奏云璈。
听字字、清真叶凤箫。
正丹枫两岸,霜文受记,菊黄三径,粉本争描。
绣斧闲居,班衣乐志,此福人间未易消。
耽游处、又斜阳一抹,瞥下花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