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及冬荣,瑶草待春发。
唯闻鸾鹤声,寥寥上烟月。
桂树及冬荣,瑶草待春发。
唯闻鸾鹤声,寥寥上烟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高远的画面。诗人以“桂树及冬荣,瑶草待春发”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桂树在冬季依然繁茂的景象与瑶草期待春天到来时的生机勃勃相映成趣,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之美。接着,“唯闻鸾鹤声,寥寥上烟月”两句,通过鸾鹤的鸣叫声,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氛围,鸾鹤之声在烟月之间回荡,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抒发,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董其昌作为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其作品往往融合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反映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十年不向此凭栏,景象依然一望间。
龙蜃吐云天入水,楼台倒影日衔山。
僧于僻寺难为隐,人在扁舟未是闲。
孤鹤似寻和靖宅,盘空飞去复飞还。
我生有天禄,玄膺流玉泉。
何事陶彭泽,乏酒每形言。
仙人与道士,自养岂在繁。
但使荆棘除,不忧梨枣愆。
我年六十一,颓景薄西山。
岁暮似有得,稍觉散亡还。
有如千丈松,常苦弱蔓缠。
养我岁寒枝,会有解脱年。
米尽初不知,但怪饥鼠迁。
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
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
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
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
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
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
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
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
幽寻恐不继,书板记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