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既倒挽狂澜,杀运沉沉泪暗弹!
不合时宜知己少,生逢世乱作人难!
亲朋离散音书断,妻子骄痴去住艰。
几向青天搔首问,何年种竹报平安?
谁能既倒挽狂澜,杀运沉沉泪暗弹!
不合时宜知己少,生逢世乱作人难!
亲朋离散音书断,妻子骄痴去住艰。
几向青天搔首问,何年种竹报平安?
这首清代诗人王松的《书感》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局中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首句“谁能既倒挽狂澜”,以强烈的反问形式,揭示了主人公对于挽救危局的无力感,暗示社会动荡如同滔滔江水难以阻挡。接着,“杀运沉沉泪暗弹”描绘出诗人面对艰难命运的悲凉心境,泪水悄然滑落,反映出对个人际遇的哀叹。
“不合时宜知己少”表达的是诗人在乱世中知音难觅的孤独,他感到自己的价值观与时代格格不入,身边缺少理解和支持的人。接下来,“生逢世乱作人难”进一步强调了在动荡年代生存的艰难,不仅人际关系变得复杂,连个人的生活也充满了困苦。
“亲朋离散音书断”写出了诗人与亲朋好友的分离,通信中断,增添了生活的孤寂。而“妻子骄痴去住艰”则描述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妻子儿女因环境所迫,行为举止可能变得任性,让诗人照顾起来更加困难。
最后两句“几向青天搔首问,何年种竹报平安?”诗人抬头仰望苍穹,仿佛在向天发问,何时才能结束这动荡,种下象征平安的竹子,寓意着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个人遭遇展现了清末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诗人身处其中的无奈与期待。
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
风流却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
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
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袁江猿鸟清,曾向此中行。
才子登科去,诸侯扫榻迎。
山藏明月浦,树绕白云城。
远想安亲后,秋风梦不惊。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警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