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警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警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璋公的高僧在闭关修炼、誓写一切经书的情景。开篇“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两句,设定了一个幽静而封闭的空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世外的氛围。“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表达了璋公对佛法的执着与渴望,将要写尽所有的经书,追求知识和智慧的极致。接下来的“挥毫散林鹊,研墨警池鱼”则形象地展示了写经时的生动场景,鹊鸟因惊吓而飞起,池中鱼儿也被搅扰,显示了璋公专注且用力的态度。
诗中的“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可能是在说璋公在诵读佛偈,并将其深义翻译成世间的文字,以普及众生。紧接着,“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则转入了对自然之美的描绘,钟声、竹荫、晚风,还有初夏的桐花和汲取清泉的景象,都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意境。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两句,更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达了璋公在这片净土中的平和与喜悦。诗歌最后,“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则表达了一种对现世安宁的满足,以及对未来某种精神追求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璋公写经、修行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俗、寻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宗教生活。岑参以其特有的笔法,将这种境界描绘得生动传神,让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清净而又充满诗意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