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孤山吊林和靖墓》
《孤山吊林和靖墓》全文
明 / 王弘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霞光低叠浪,暝色送回桡。

宛转沿孤屿,苍茫过断桥。

衔杯千刹出,迎艇万峰朝。

梅鹤怀高隐,幽魂何处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孤山林和靖墓周围的自然景色与氛围,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历史感。诗人以霞光、浪涛、暝色、孤屿、断桥等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通过“衔杯”、“迎艇”等细节,仿佛在向林和靖这位高士致敬,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

“霞光低叠浪,暝色送回桡”,开篇即以壮丽的霞光与波浪起笔,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同时“暝色”与“回桡”则预示着夜晚的降临与归途的结束,形成一种时间的流转感。

“宛转沿孤屿,苍茫过断桥”,诗人继续描绘行进中的景象,孤屿与断桥作为静止的元素,与流动的自然景象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孤独与变迁。

“衔杯千刹出,迎艇万峰朝”,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林和靖的怀念。诗人想象着林和靖如同仙人一般,千刹(可能指千座山峰)中显现,而“迎艇万峰朝”则暗示着林和靖的精神影响着周围的山川,仿佛每一座山峰都在迎接他的到来,表达出对林和靖高尚人格的敬仰与追思。

“梅鹤怀高隐,幽魂何处招”,最后两句将主题升华,梅鹤象征着林和靖的高洁品格与隐逸生活,而“幽魂何处招”则表达了对林和靖灵魂的追寻与怀念,流露出深深的哀思与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林和靖形象的深情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古代高士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哲思与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王弘诲
朝代:明

(1542—?)明广东琼州定安人,字少传,号忠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初释褐,值海瑞廷杖下诏狱,力调护之。张居正当国,作《火树篇》、《春雪歌》以讽。有《天池草》、《尚友堂稿》。
猜你喜欢

天仙子.苦雨

织尽雨丝难作匹。巡檐一鸟窥人立。

不知天有几多愁,风恁劈。冷云积。

应缘误发残花檄。

(0)

梦江口.即单调望江南。春尽

春去罢,因甚却关情。

最是柳丝长不了,何来燕子语偏明。怕要下阶行。

(0)

十二时.送史庸庵赴补北上

先生那得高眠也。且为苍生一起。

正五月、嫩晴天气。门外柳浓波翠。

两载朱幡,三年黄绶,总是心如水。

骊唱罢,琴鹤萧然,欸乃扁舟,月色江声相倚。

最牵情,归来曾赋,几点鹭朋鸥伍。

白社清吟,兰亭高会,事事关人意。

看纵横、斑管乌丝,疏狂馀几。

喜今朝,柔乡翠国,别有一番风味。

月底笙箫,风前兰麝,望里神仙侣。

只高阳旧伴,醉踏渔舟归去。

(0)

更漏子.春去

怕春来,愁春去。分付黄鹂留住。留不住,恝还行。

黄鹂三两声。絮如飞,花又落。人在画楼香阁。

空自惜,有谁怜。春风年复年。

(0)

应天长

翠梧映日,菉竹干霄,正是朝阳佳处。

渺渺高天,■隔丹山无多路。春风落,秋风去。

问彩翼、几时枉顾。长江水,不断东流,荒台如故。

自古叹希遇。阿阁岐山,空向画图觑。

竹实无凭,便欲来仪何地住。笑鸥雁,惊鹜鹭。

颍川治郡休传误。更堪疑,煮喙成胶,冰弦牢固。

(0)

探春令

隔江春信问梅花,在江南山里。

被东风、吹到梅花国,狂蜂蝶先来矣。

看花共索春醪味。望青帘摇曳。

愿倾城、世外佳人一笑,羌笛须回避。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