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春信问梅花,在江南山里。
被东风、吹到梅花国,狂蜂蝶先来矣。
看花共索春醪味。望青帘摇曳。
愿倾城、世外佳人一笑,羌笛须回避。
隔江春信问梅花,在江南山里。
被东风、吹到梅花国,狂蜂蝶先来矣。
看花共索春醪味。望青帘摇曳。
愿倾城、世外佳人一笑,羌笛须回避。
这首《探春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来临之际,江对岸梅花盛开的景象,以及春风中蜂蝶的忙碌与欢愉。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人间的情感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略带浪漫的氛围。
“隔江春信问梅花”,开篇即以“春信”点明时节,通过“问梅花”这一动作,赋予了春天以生命,仿佛春天的到来是通过梅花的开放来传递的信息。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在江南山里”,进一步明确了地点,暗示着这是一幅江南山水画中的春景图,充满了诗意和宁静。而“被东风、吹到梅花国”一句,则生动地描绘了春风如何将梅花的香气和美丽传播开来,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风所唤醒,进入了一个充满花香的国度。
“狂蜂蝶先来矣”则以蜂蝶的活跃形象,展现了春天的热闹与生机。这里的“狂”字,不仅形容了蜂蝶的活跃状态,也暗含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
“看花共索春醪味。望青帘摇曳”,这两句描绘了人们在花海中畅饮的情景,以及远处酒肆的招牌随风摇曳的景象。这里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春天的庆祝,也反映了人们在美好季节中寻求欢愉的心态。
最后,“愿倾城、世外佳人一笑,羌笛须回避”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希望在这样的美景中,能有一份纯粹的喜悦,不受外界纷扰的打扰。这句话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间情感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探春令》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美好的春日画卷,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闻道坎山里,群豪挠信州。
仇家县胆在,死士散金收。
赵厕机关重,秦庭报复稠。
执言修大怼,负固震诸侯。
落日闾阎恐,悲风井径愁。
抚绥须早计,变乱未干休。
赤子元无罪,红巾揆所由。
至诚驯虎豹,极处动貔貅。
六邑疲供应,三农讼咎尤。
风尘将不靖,土地尔何求。
即鉴前车覆,母贻后事忧。
朝廷讳首恶,贤相合深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