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能读书,十岁能赋诗。
十五事远游,三十无所为。
既乖俯仰责,复为邻里欺。
生计日已疏,世态多瑕疵。
煌煌金张门,徒隶皆光辉。
日晏宾客集,轩车如风驰。
一笑掷千金,片言委黄泥。
齐生独抱瑟,来往何逶迤。
五岁能读书,十岁能赋诗。
十五事远游,三十无所为。
既乖俯仰责,复为邻里欺。
生计日已疏,世态多瑕疵。
煌煌金张门,徒隶皆光辉。
日晏宾客集,轩车如风驰。
一笑掷千金,片言委黄泥。
齐生独抱瑟,来往何逶迤。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才子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前四句“五岁能读书,十岁能赋诗。十五事远游,三十无所为。”展现了一个少年早慧,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十五岁便开始远游,寻求人生的意义。然而,“既乖俯仰责,复为邻里欺。”却揭示了他的人生并不如预期般顺利,反而遭逢了来自社会的压力和非议。
接下来的“生计日已疏,世态多瑕疵。”进一步强调了他生活上的困境以及社会风气的不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煌煌金张门,徒隶皆光辉。”描述了权贵之家的显赫与仆役的荣耀,这与诗人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凸显出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距。
“日晏宾客集,轩车如风驰。”描绘了权贵之家的热闹与繁华,而“一笑掷千金,片言委黄泥。”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权贵们挥霍无度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普通人生活的漠视。最后,“齐生独抱瑟,来往何逶迤。”以齐生这个形象,象征着诗人自己,独自一人怀抱琴瑟,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显得格外孤单与落寞。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不公与诗人个人的悲凉境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自身命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