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梧映日,菉竹干霄,正是朝阳佳处。
渺渺高天,■隔丹山无多路。春风落,秋风去。
问彩翼、几时枉顾。长江水,不断东流,荒台如故。
自古叹希遇。阿阁岐山,空向画图觑。
竹实无凭,便欲来仪何地住。笑鸥雁,惊鹜鹭。
颍川治郡休传误。更堪疑,煮喙成胶,冰弦牢固。
翠梧映日,菉竹干霄,正是朝阳佳处。
渺渺高天,■隔丹山无多路。春风落,秋风去。
问彩翼、几时枉顾。长江水,不断东流,荒台如故。
自古叹希遇。阿阁岐山,空向画图觑。
竹实无凭,便欲来仪何地住。笑鸥雁,惊鹜鹭。
颍川治郡休传误。更堪疑,煮喙成胶,冰弦牢固。
这首《应天长》是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其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充满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感慨。
首先,“翠梧映日,菉竹干霄”,描绘了一幅清晨阳光照耀下,翠绿的梧桐树与高耸入云的菉竹交织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远的氛围。接着,“正是朝阳佳处”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时刻。
“渺渺高天,■隔丹山无多路”,通过描写遥远的天空和阻隔的丹山,暗示了通往理想与实现梦想之路的艰难与遥远。接下来,“春风落,秋风去。问彩翼、几时枉顾”,以季节的更替象征人生的流转,表达了对时光易逝、机遇难逢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友人或贤者的期待与思念。
“长江水,不断东流,荒台如故”,借长江水的永恒流动与荒废的台址,抒发了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无奈与哀愁。最后,“自古叹希遇。阿阁岐山,空向画图觑。竹实无凭,便欲来仪何地住”,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难得一见的贤才或美好事物的怀念与追寻,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中的缺失与遗憾的深深叹息。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语言上,词句流畅,意境深远,富有韵律美,体现了陆求可作为清代文人的文学造诣。
来日大难,地耄天荒。花开不饮,叶堕空伤。
秦望三山,以临洪波。金棺之下,白骨峨峨。
富贵无常,霏云流霞。时移运谢,王侯布瓜。
人有美酒,天有良宵。何以为驩,打鼓吹箫。
畅适岂诞,沈冥不昏。客来笑歌,客去偃门。
世人无稽,盛言八公。起视茫茫,白云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