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坂车声迟,下坂车声快。
迟如鬼语相喧啾,快如溪沙泻鸣濑。
一车人十捧拥行,江南江北不计程。
青天白日有时住,无人止得车轮声。
晚来骤雨声濯濯,平晓郊原尽沟壑。
方悟车家进退难,不如田家四时乐。
上坂车声迟,下坂车声快。
迟如鬼语相喧啾,快如溪沙泻鸣濑。
一车人十捧拥行,江南江北不计程。
青天白日有时住,无人止得车轮声。
晚来骤雨声濯濯,平晓郊原尽沟壑。
方悟车家进退难,不如田家四时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车夫生活的辛勤与艰难。"上坂车声迟,下坂车声快"一句通过对比车辆在不同地形上的行进速度,生动地展现了车夫们面临的地理挑战和劳作强度。紧接着的两句"迟如鬼语相喧啾,快如溪沙泻鸣濑"则以鬼语、溪沙为喻,形象地传达了不同速度下车声的神秘感与急促感。
接下来的两句"一车人十捧拥行,江南江北不计程"展示了车夫们紧密相依、共同前行的情景,以及他们对于旅途长短的漠然态度。"青天白日有时住,无人止得车轮声"则描绘了一种宁静与孤独的画面,车轮声成为唯一打破寂静的声音。
晚来骤雨的场景通过"晚来骤雨声濯濯"一句传递出一种急遽而来的自然力量感,而"平晓郊原尽沟壑"则显示了雨后的地貌变化,车夫们面临的环境是多变且充满挑战的。
最后两句"方悟车家进退难,不如田家四时乐"表达了诗人对于车家的同情和赞赏,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农家生活的向往与羡慕,认为农业生活虽然辛苦,但相比之下更加安稳与快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构建,展现了一个关于劳作、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主题。
余昔漫游历天台,仙踪不见空尘埃。
始知好事传虚幻,那有仙子逐人来。
不然山中现妖物,时人误尔谈仙术。
谁家画出相思容,毋乃笔意随所适。
石桥飞跨碧峰颠,白云满地赤城出。
千年壁立生苍苔,何似人间望夫石。
林居忽不惬,理箧事行游。
名奇夙所慕,誓将八极周。
泰岱寄萍迹,河淮漾兰舟。
宇宙何寥廓,心旷乃良谋。
为乐苦不早,岁月去我遒。
岂伊向平问,婚嫁毕已否。
云鹏有奇翼,九万何悠悠。
不学夸毗子,终日怀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