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
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
风热蝇仍扰,泉枯草不繁。
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
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
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
风热蝇仍扰,泉枯草不繁。
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
这首诗描绘了苏巴什驿站的环境与历史痕迹,施补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陲之地的独特风貌。
首联“小驿苏巴什,由来险莫论”,开篇点题,简述了苏巴什驿站的位置与过往的险峻,虽历经沧桑,但险境不再成为谈论的话题,暗示了此地的变迁与历史的沉淀。
颔联“南山围似幛,西域凿为门”,运用比喻手法,将南山比作屏障,形象地描绘了其环绕的景象;同时,通过“凿为门”这一动作,生动展现了西域与外界的连接,强调了苏巴什在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颈联“风热蝇仍扰,泉枯草不繁”,转而描写驿站周围的自然环境。尽管炎热且有苍蝇干扰,泉水干涸,草地稀疏,但这恰恰反映了边疆地区特有的气候与生态特征,也暗示了这里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尾联“劳人自今古,石上认车痕”,收束全诗,将主题升华至更广阔的时空维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劳苦之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石上的车痕见证了无数过往的故事与变迁。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寄托了对边疆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苏巴什驿站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沧桑,同时也蕴含了对边疆人民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怀与敬意。
粤台高且广,夹道交朱轮。
閒游贵公子,开户咽嘉宾。
坐君虚左席,金石杂迭陈。
吴讴与越唱,列席罗庶珍。
乐饮不算觞,那卜夜与晨。
蓬生藋苇巷,谁念坎坷人。
为缺一尊酒,叙此平生亲。
青山来远梦,白首变馀身。
举止江河日,伤心玉露晨。
桂岭苍苍烟草渍,漓江泛泛晓波皴。
枫伤菊润由斯节,秋急天高趁此晨。
与枫何怨菊何德,天意秋情亦未均。
使荣使瘁风光别,物犹如此况乎人。
凄凉屈宋二千载,全付秋悲向我屯。
残形操在疑他影,彩笔吟低失旧嚬。
空堂几阅幽明状,窈室安知生死邻。
无边陨叶千林共,未必千林一样匀。
薜荔馀香虽暂落,胡绳倚菉漫相沦。
眼中枯菀何须问,栖集诸禽任喜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