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脩竹翠光中,那得披蓑一老翁。
白石砌成珠子径,黄茅裹却水晶宫。
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
老子明朝便东去,更携瓦枕享松风。
茂林脩竹翠光中,那得披蓑一老翁。
白石砌成珠子径,黄茅裹却水晶宫。
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
老子明朝便东去,更携瓦枕享松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自然中隐居的景象。"茂林脩竹翠光中,那得披蓑一老翁",开篇即勾勒出一个悠闲自在的老者,在茂密的竹林和绿意盎然的环境中,他似乎已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只需要简单的蓑衣遮体。"白石砌成珠子径,黄茅裹却水晶宫",诗人通过对道路和居所的描写,展现了老翁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仿佛是一处仙境。
"夏凉冬暖非人境,雪打霜封即钓篷"一句,则表达了这种隐居之地四季如春,不受世俗纷扰。即便是严寒的雪花和霜冻,也只不过是老翁垂钓时的风景。
"老子明朝便东去, 更携瓦枕享松风",诗尾表达了老翁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计划着在明天东行,带着简单的瓦枕,在松林中享受清风。这不仅是对肉身逃离尘世的追求,也是精神层面对自由和超脱物质束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景物描写和老翁生活状态的刻画,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存哲学。
我昔西湖弄烟水,日日湖边常早起。
携朋最喜当暑徂,得句每誇从醉里。
昂头崒嵂见高峰,舟行那计西与东。
荷花锦铺香十里,琳宫宝刹如迎逢。
望中更爱西天竺,千仞插空青削玉。
万家鳞次俱傍湖,个个长松齐出屋。
别来屈指十五秋,梦中往往时一游。
苏堤春色六桥酒,繁华自昔同苏州。
山水娱人人尽好,如此西湖岂难到。
尘氛羁我嗟白头,江云望断空倚楼。
江风夜散溪头雨,枫叶萧萧满沙渚。
沙边野客送轻舟,舟上离人若相语。
风多语急了不闻,橹声咿轧谁能分。
回波极浦无寻处,只隔中流一片云。
君住江南我江北,长记相逢未相识。
忽将归兴逐飞鸿,举袂欲招招不得。
挥毫作画者何人,画中之意颇亦真。
向来人事几迁易,碧水青山秋复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