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同章三十九弟次邠宿延庆山中纪游一首》
《秋夜同章三十九弟次邠宿延庆山中纪游一首》全文
宋 / 林亦之   形式: 古风

芭蕉月上照窗扉,屋里老僧眠不知。

起来树根饮一盏,举头忽是三更时。

藤萝一处一处好,我亦持杯随处坐。

山鸡忽叫野钟鸣,满地西风愁杀我。

(0)
注释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叶子宽大。
月上:月亮升起到天空中。
窗扉:窗户。
老僧:年长的僧人。
眠不知:熟睡未察觉。
起来:起身。
树根:树干底部。
饮一盏:喝一杯。
三更时:深夜三点。
藤萝:一种攀缘植物,常用于形容环境幽静。
持杯:拿着酒杯。
随处坐:随便找个地方坐下。
山鸡:一种野生鸟类。
野钟:寺庙或乡村的野外钟声。
满地西风:满地秋风。
愁杀我:使我感到极度忧愁。
翻译
芭蕉叶在月光下照亮窗户,屋里的老和尚熟睡不觉。
他醒来后走到树根下喝一杯,抬头一看,已是深夜三更。
藤蔓缠绕之处景色宜人,我也拿着酒杯随意坐下。
突然山鸡啼叫,野钟回荡,满地秋风吹过,让我满怀忧愁。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秋夜山中静谧而略带寂寥的画面。首句“芭蕉月上照窗扉”,以芭蕉和明亮的月光映照窗户,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暗示诗人与弟弟章三十九在山中住宿的情境。次句“屋里老僧眠不知”,进一步描绘了屋内老僧沉浸在睡眠中,未察觉外界变化,增添了宁静的禅意。

第三句“起来树根饮一盏”,老僧被月光唤醒,起身到树根处品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僧人生活的羡慕和对自然的亲近。最后一句“举头忽是三更时”,通过时间的推移,表现出夜晚的深沉,诗人抬头看天,意识到已是深夜。

接下来的两句“藤萝一处一处好,我亦持杯随处坐”,诗人随性地坐在藤萝下,独自饮酒,享受着山中的宁静,但“山鸡忽叫野钟鸣”又带来一丝意外的声响,打破了寂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末句“满地西风愁杀我”,以“愁”字收尾,表达了诗人面对秋夜西风,内心涌起的淡淡哀愁。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与弟弟在山中游历时的独特心境。

作者介绍

林亦之
朝代:宋

(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
猜你喜欢

留别秦淮作

野色依依入露荷,分明昨夜醉闻歌。

遥怜水阁疏灯上,渐觉南朝夕照多。

满眼江山生福慧,几家烟柳弄婆娑。

清愁莫放鸿濛破,但到人间总逝波。

(0)

和刘通叔瑞潞岁莫杂诗并序·其八

蟪蛄及蜉蝣,生意何草草。

漠漠雨中花,绵绵思远道。

昊天方疾威,盛年慎自保。

西北有凉风,浮云迹如扫。

(0)

十一月廿九日沧趣楼雪中作

梦中欢呼夜大雪,开门失笑吾饱谙。

错疑江亭枯苇际,四顾一白云昙昙。

北方无梅负雪白,而我手种缘江潭。

琼楼玉窗照清晓,羽衣缟带纷交参。

少焉天洗图画出,圭笏屹立排层嵁。

旧醪入手不待劝,花光雪色欺酡?。

凭栏兀兀意忽忽,墟烟不动林禽韽。

南人柔脆狃冬燠,牖户不戒输鸠䳺。

江山如此恣僵卧,但有好事人两三。

宁知长安数尺澝,达者车马穷步担。

至尊诚祈百寮贺,流民三辅无寸褴。

嗟余弱冠见南雪,中兴之际方刘戡。

上元甲子上元夜,省忆灯下粗能谈。

村翁九十有四五,儿时亦睹鹅毛毵。

次年田园遂大稔,乾嘉全盛言醰醰。

百年两雪无此大,或者地气自北南。

幸民陇亩冻不死,愿和击壤歌和甘。

(0)

蒉斋以小像见贻题寄

十载街西形影随,五年南北尺书迟。

梦中相见犹疑瘦,别后何时已有髭。

机尽狎鸥元自适,声销卖药渐无知。

江心忆拜张都像,热泪如潮雨万丝。

(0)

成都杂诗·其五

重门深锁月西斜,一骑彭州报送花。

唤起玉人残醉在,锦袍花底按琵琶。

(0)

闵仆

峻阪摧轮雨雪雾,萧奴从我在他乡。

乾糇冷店同朝暮,此亦贫交不可忘。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董恂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