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知不远,峨谷亦殊佳。
水绕明珠曲,山排翠髻丫。
岚光衔古寺,树色吐村家。
岩畔寻高隐,忻分羽士茶。
五峰知不远,峨谷亦殊佳。
水绕明珠曲,山排翠髻丫。
岚光衔古寺,树色吐村家。
岩畔寻高隐,忻分羽士茶。
这首诗描绘了峨谷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谷的自然之美。首句“五峰知不远,峨谷亦殊佳”开门见山,点出峨谷虽非远,却也别有一番佳妙之处。接着,“水绕明珠曲,山排翠髻丫”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流动的溪水比作明珠,蜿蜒曲折;而群山则如同排列整齐的翠绿发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谷的秀丽风光。
“岚光衔古寺,树色吐村家”进一步渲染了山谷的静谧与和谐,晨雾中的古寺若隐若现,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树木掩映下的村落,则如同从画卷中缓缓展开,充满生活气息。最后,“岩畔寻高隐,忻分羽士茶”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品茗的愉悦心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峨谷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我生犹及见大门,弟兄中外十七人。
两家门户甲乡党,正如颍川数孙陈。
嗈嗈鸣雁略云汉,风吹散落天一垠。
归来勉强整毛羽,饮水啄粒伤离群。
东西隔绝不敢恨,死生相失长悲辛。
萧萧华发对妻子,往往老泪流衣巾。
仲叔已尽季亦老,双星孤月耿独存。
老夫闭门不敢出,喜君三度乘朱轮。
今春剖符地尤胜,不齐自古留芳尘。
回车访我念衰老,挽衣把臂才逡巡。
君行到官我未死,杖藜便是不速宾。
一尊酌我当有问,此国岂有贤于君。
客背有芳丛,开花不遗月。
何人纵寻斧,害意肯留蘖。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大未容拔。
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
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
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市。
窥墙数柚实,隔屋看椰叶。
葱茜独兹苗,悯悯待其活。
及春见开敷,三嗅何忍折。
我老不自量,筑室盈百间。
旧屋收半料,新材伐他山。
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
凉风八月高,扶架起南边。
首成遗老斋,愿与客周旋。
古桧长百尺,翠竹森千竿。
隔城过清颍,有井皆甘泉。
平生隐居念,眷眷在山川。
谁言白发年,有作竟不然。
我本师瞿昙,所遇无不安。
诸子知我怀,勉更求榱椽。
堂成铺莞簟,无梦但安眠。
骄阳得一雪,逾尺应更好。
晨兴视窗隙,惊见晴霞杲。
九衢无停迹,狼籍须一扫。
空馀浩然气,凛凛接清昊。
馀寒薄虚室,一静解群燥。
晨炊晚未供,客馈惭草草。
试脱身上衣,行问酒家保。
孤吟击槁木,大笑称有道。
人生但如此,富贵何用祷。
所思独未见,耿耿属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