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邀爵岂无情,乌喙终难共令名。
紫绶能捐身不死,黄金空铸象如生。
五湖散发鸥同泛,片席悬秋月自明。
我欲乘舟问烟水,白蘋遥隔暮云横。
功成邀爵岂无情,乌喙终难共令名。
紫绶能捐身不死,黄金空铸象如生。
五湖散发鸥同泛,片席悬秋月自明。
我欲乘舟问烟水,白蘋遥隔暮云横。
这首诗《范蠡》由清代诗人戴梓所作,通过对范蠡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与道德情操的深刻思考。
首联“功成邀爵岂无情,乌喙终难共令名”,开篇即以范蠡功成名就后追求爵位的举动发问,指出即便内心有所渴望,但乌喙(乌鸦的嘴)终究难以与高尚的名声并存,巧妙地揭示了功利与道德之间的矛盾。
颔联“紫绶能捐身不死,黄金空铸象如生”,进一步探讨了权力与生命的真谛。紫绶象征着高官显爵,诗人提出即使放弃生命也难以真正摆脱权力的束缚,而黄金铸成的雕像虽栩栩如生,却无法替代活生生的生命价值,表达了对权力虚幻本质的批判。
颈联“五湖散发鸥同泛,片席悬秋月自明”,转而描绘出范蠡归隐后的逍遥生活场景。五湖泛舟,与鸥鸟为伴,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与前文的功名追求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尾联“我欲乘舟问烟水,白蘋遥隔暮云横”则以诗人的主观愿望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想要亲身体验范蠡那种远离尘嚣、心灵自由的境界,通过“白蘋”与“暮云”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既遥远又神秘的意境,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范蠡这一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刻探讨了功名、权力与道德、自由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独到见解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星离叹暌乖,簪盍欣会晤。
幸兹灯烛光,获睹铿鍧句。
雄若河注海,纤若茧抽绪。
静若禅士定,专若狞妇妒。
朱弦閟郊坛,画戟森武库。
高将踪汉苏,近或企唐杜。
羁悰涤故烦,隽腹饱新饫。
座有吴子贤,雅多延陵誉。
众乐方具列,善听别音度。
愧余窘行役,聚鲜别乃遽。
坐席未及温,秣马已在驭。
诗殊伐木吟,曲拟骊驹赋。
时夏宵苦长,天凉雨如絮。
城更犹隐楼,庭鸡忽号树。
怅矣明发辞,馀音寄遐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