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三日再赋二首其一以赞使君是日对花赋此韵诗笔落纵横而郡中修水战之具方大阅于燕公楼下也其一自叙所感忆年十五在杭州始识此花皆三丈高木尝赋诗焉·其二》
《十三日再赋二首其一以赞使君是日对花赋此韵诗笔落纵横而郡中修水战之具方大阅于燕公楼下也其一自叙所感忆年十五在杭州始识此花皆三丈高木尝赋诗焉·其二》全文
宋 / 陈与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武林曾识最高枝,百感重逢岁月迷。

向日擘笺须彩凤,如今执楯要文犀。

(0)
翻译
我曾在武林中见识过最尊贵的人物,多年后再遇,感慨万千,岁月已让人迷失。
昔日写信需借彩凤之笔,如今握持的武器却是需要文采犀利的文字
注释
武林:指代江湖或者广阔的社会。
最高枝:比喻权势显赫或地位极高的人。
岁月迷:形容时光荏苒,人事变迁。
擘笺:撕开或书写信笺。
彩凤:象征珍贵的笔,也指代才情出众的人。
执楯:手持盾牌,这里比喻写作或表达。
文犀:犀牛角制成的有纹理的笔,象征文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题为《十三日再赋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相聚的回忆以及对当前情境的感慨。首句“武林曾识最高枝”暗示了诗人与朋友在杭州那段时光的深厚情谊,而“百感重逢岁月迷”则流露出时光荏苒、人事变迁的复杂情绪。

接下来的两句“向日擘笺须彩凤,如今执楯要文犀”,诗人以“彩凤”和“文犀”比喻昔日的文墨交流和今日的军事行动,形象地展现了从文人雅集到现实政务的转变,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局的严肃态度和责任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旧日友情的怀念,又有对当前使命的担当,体现了陈与义诗歌中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哲理。

作者介绍
陈与义

陈与义
朝代:宋   字:去非   号:简斋   生辰:1090-1138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猜你喜欢

幽居岁暮五首·其四

燃薪代秉烛,煮茗当传杯。

但恨朋侪少,那知日月催。

衣裳任穿穴,芋栗且燔煨。

不为残年迫,吾心久矣灰。

(0)

幽居

松陵甫里旧家风,晚节何妨号放翁。

衰极睡魔殊有力,愁多酒圣欲无功。

一编蠹简晴窗下,数捲疏篱落木中。

退士所图惟一饱,诸公好为致年丰。

(0)

夜坐

虚堂夜无寐,顾影叹竛竮。

露湿萤黏草,云迷雁落汀。

旧书开蠹简,浊酒倒残瓶。

流落知无憾,危机实饱经。

(0)

夜大雨连明晨起乃知之

黄紬被稳枕慵移,夜雨淋浪了不知。

水长坏陂初复后,鸠鸣去妇却还时。

芳蹊入夏多青子,白发今年有黑丝。

剩欲披衣湖上去,满村芳草正离离。

(0)

受外祠敕

放浪江湖迹已陈,今朝剩喜结衔新。

读骚未敢称名士,拜赐犹应号散人。

归去还骑款段马,醉颠重岸接䍦巾。

行行渐近云门寺,愈信人生有宿因。

(0)

卧病杂题五首·其三

陋室施床迮,穷阎问疾疏。

加餐惟是粥,弄笔不成书。

盎盎新篘酒,青青小摘蔬。

客来邀褫带,聊示小勤渠。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