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舟震泽去难攀,皂帽单襦自入关。
客路行歌逢鬼笑,邻樯辨语识生还。
同来仗策推公瑾,独赋伤心是子山!
待诏半年徒寂寂,谏章时为破愁颜。
遍舟震泽去难攀,皂帽单襦自入关。
客路行歌逢鬼笑,邻樯辨语识生还。
同来仗策推公瑾,独赋伤心是子山!
待诏半年徒寂寂,谏章时为破愁颜。
这首诗《酬开少(其四)》由清代诗人钱澄之创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遍舟震泽去难攀,皂帽单襦自入关”,以“震泽”象征广阔的天地,诗人独自乘舟前往,衣着简朴,表达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同时,“难攀”二字也暗含了对前路未知的忧虑与挑战。
颔联“客路行歌逢鬼笑,邻樯辨语识生还”,描绘了诗人旅途中偶遇的奇特景象。在荒凉的旅途中,他听到鬼怪的笑声,却能辨识邻船友人的言语,暗示了孤独与希望并存的复杂心情。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鬼怪的虚幻与友人的真实进行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同来仗策推公瑾,独赋伤心是子山!”提到“公瑾”与“子山”,分别指三国时期的周瑜和东汉末年的王粲,都是才华横溢的历史人物。诗人在这里借用了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志同道合者的怀念与对自身才华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感慨。同时,“同来”与“独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面对友情与孤独的双重情感体验。
尾联“待诏半年徒寂寂,谏章时为破愁颜”,点明了诗人的处境与心境。在等待诏命的半年里,他的生活显得寂寞而无为,但通过撰写谏章,他找到了排解愁绪的方式。这一联既反映了诗人在官场中的无奈与挣扎,也体现了他积极面对困难、寻求内心平衡的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友情、才华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扶杖经荒垄,嗟彼泉下魄。
不辨贤与愚,未知何代客。穿中穴封狐,?次椔枯柏。
当年英杰气,俱付风策策。
是故孟尝悲,不能保窀穸。
尘世有荣名,于我亦何益。
万事总成虚,百年才一掷。
青鸟更悠悠,白云何自适。
渺渺空江月,今宵是几更。
微生大江曙,反映一痕明。
魄减还疑朏,轮亏似欲盈。
纤纤欺朗宿,宛宛续寒檠。
兔老全无窟,蓂消尚有茎。
犹馀半面识,未改曲眉清。
渐觉神乌逼,虚回灵鹊情。
莫愁圆景尽,坐待桂丛生。
远戍沧溟使,全生仰圣真。
曾乘金騕袅,旧识石麒麟。
一疏披鳞甚,孤忠斩马新。
谪来为海客,老去逐波臣。
渤海三珠树,风涛七尺身。
几年看代雁,每日食吴鳞。
勋业刀环小,悲欢剑首频。
殷忧还贾谊,差乐愧陈遵。
不负将军诺,那堪丞相嗔。
秋风吹短发,恸哭望高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