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民稠田不足,生计家家只耕陆。
岁饥麻豆不堪充,小户年来多种粟。
粟苗幪幪过人长,粟叶青青粟穗黄。
老妻稚子欣欣喜,晚摘成筐夜舂米。
入厨炊饭滑且香,自说无如种粟强。
乡村米价日腾涌,我粟如茨被丘陇。
世间百事总艰辛,到底勤耕不误人。
一粒落地万倍利,消得几何纳官税。
惰农好食如狼虎,奔走长年离乡土。
良田绕屋不勤耕,怨天只恐谋生苦。
岂知世物随人转,得失眼前人不见。
愚痴可笑亦可怜,作诗径为惰农劝。
郑州民稠田不足,生计家家只耕陆。
岁饥麻豆不堪充,小户年来多种粟。
粟苗幪幪过人长,粟叶青青粟穗黄。
老妻稚子欣欣喜,晚摘成筐夜舂米。
入厨炊饭滑且香,自说无如种粟强。
乡村米价日腾涌,我粟如茨被丘陇。
世间百事总艰辛,到底勤耕不误人。
一粒落地万倍利,消得几何纳官税。
惰农好食如狼虎,奔走长年离乡土。
良田绕屋不勤耕,怨天只恐谋生苦。
岂知世物随人转,得失眼前人不见。
愚痴可笑亦可怜,作诗径为惰农劝。
这首明代诗人周是修的《种粟谣》描绘了郑州地区因人口众多而田地不足的民生景象。诗中描述了农民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多种植粟米以应对饥荒。粟米生长繁茂,给贫寒之家带来了希望,老少欢欣其丰收。然而,尽管粟米丰收,乡村米价却上涨,勤劳的农民通过种植粟米得以自给自足,甚至能抵御官税的负担。
诗中批评了那些懒惰的农民,他们好吃懒做,不愿耕耘,只能离乡背井。对于那些拥有良田却不勤于耕作的人,诗中表达了对他们抱怨生活的讽刺,指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得失往往难以预料。最后,诗人以劝诫的口吻,提醒懒农们要珍惜劳动成果,因为即使一粒粟米落下也能带来巨大的收益,远胜于依赖官税度日。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通过种粟这一具体场景,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和对勤劳价值的肯定,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意义。
为忆空山雨,因嗟短鬓霜。
幅巾终日仄,侍女古时妆。
乌臼残林外,丹砂旧井旁。
不留禅月画,只踞净名床。
湖镜秋容淡,云庄晓露香。
汲泉须透脉,种果便成行。
使鹤过村店,携孥上野航。
极知秦外叟,全似贺知章。
对佛称居士,翻经悟法王。
自将诗检校,犹与竹商量。
嗟我浑无赖,非公不作狂。
莫移松下石,老子要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