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何地可消閒,爱护龙孙每在山。
凌乱锦绷疑入画,参差簪笔俨分班。
封君千户真堪等,医俗单方永不刊。
剩欲留公参玉版,鹧鸪声急又催还。
幽居何地可消閒,爱护龙孙每在山。
凌乱锦绷疑入画,参差簪笔俨分班。
封君千户真堪等,医俗单方永不刊。
剩欲留公参玉版,鹧鸪声急又催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与心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社会事务的关怀。
首句“幽居何地可消閒”,开篇即点出隐士所处之地的幽静与闲适,暗示了其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接着,“爱护龙孙每在山”一句,以“龙孙”比喻新生事物或希望,表达了隐士对新生事物的呵护与关注,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
“凌乱锦绷疑入画,参差簪笔俨分班”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隐士的生活场景与艺术之美巧妙结合。锦绷的凌乱仿佛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簪笔参差排列,宛如文人雅集,既体现了生活的随意与自在,也流露出一种艺术的韵味和秩序感。
“封君千户真堪等,医俗单方永不刊”则进一步揭示了隐士的社会责任感。他不仅享受着自然的馈赠,更致力于改善世俗的风气,提供不朽的良策,展现出一位智者兼济天下的胸怀。
最后,“剩欲留公参玉版,鹧鸪声急又催还”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谋大事的愿望,但现实的限制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鹧鸪的叫声似乎在催促着归程,增添了诗作的几分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隐逸生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微妙平衡,以及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