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
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
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
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
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
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
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
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
日高饥始食,食竟饱还游。
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
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
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
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
拙退是其分,荣耀非所求。
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
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炎热夏日寻找清凉的场景与心境。"何处堪避暑,林间背日楼"表达了诗人对逃避酷暑的渴望及找到一处可以远离烈日的幽静之所。接着"何处好追凉,池上随风舟"则是诗人追求清凉的另一种方式,即在池塘中乘坐小舟任凭微风,以此享受夏日的惬意。
在接下来的几行中,诗人描述了自己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白天在烈日之下开始进食,吃饱后又去游逛,游玩后便小憩一觉,醒来时品尝清茶。这里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眼明见青山,耳醒闻碧流"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下的感官体验:清晰的视线能够看到远处的绿色山峦,敏锐的听觉能听到清澈溪流的声音。紧接着"脱袜闲濯足,解巾快搔头"更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放松自我的生活态度。
"如此来几时,已过六七秋"表达了时间流逝的感慨,而"从心至百骸,无一不自由"则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肯定,这种自由并非外界所能赋予或剥夺。诗人自认自己的选择可能为世人所笑,但他坚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
最后,"此语君莫怪,静思吾亦愁"似乎是在对读者说,即使你不理解我的生活方式,我在安静思考时也会有所感慨。接着"如何三伏月,杨尹谪虔州"则是对夏日炎热的描述,以及对古人居住地的提及。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淡泊明志、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
人生皆有别,此别良不同。
不作儿女恋,惨然见颜容。
郭奕追叔子,后山逐苏公。
二贤间世士,二客有古风。
不畏简书诮,越境远相从。
上下数百载,凛然两相望。
我亦何为者,偶在寮寀中。
荷公以礼遇,讵敢忘敬恭。
公才自超卓,落落涧底松。
我老无所用,飒然一衰蓬。
相送三十里,已复愧前踪。
愿言养宏博,吾道终当通。
茧庵吾自名,所喜以吾息。
一丝出巧心,口眼费经画。
无畏亦无累,丰俭随人力。
时时携妻子,杯酒纵酣适。
家人献歌舞,宾友杂嘲剧。
此意少人解,此庇无终极。
曹瞒西陵前,作伎竟何益。
刘伶坟上土,谁与酒浇滴。
高堂岂不好,要自非吾宅。
王侯与氓隶,万古一枯腊。
自营自落之,讵敢当达识。
有酒更频来,宽作十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