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歌丁都护,却匪歌丁旿。
举人思其地,昔曾开东府。
齐浣移漕路,水浅丹阳土。
凿石牛曳舟,李白歌其苦。
长此奚到今,以今可知古。
岂无疏浚方,天工在人补。
轮年大小脩,来往通商贾。
设如青莲言,漕米其安取。
即事识所怀,鸣榔过江浒。
我歌丁都护,却匪歌丁旿。
举人思其地,昔曾开东府。
齐浣移漕路,水浅丹阳土。
凿石牛曳舟,李白歌其苦。
长此奚到今,以今可知古。
岂无疏浚方,天工在人补。
轮年大小脩,来往通商贾。
设如青莲言,漕米其安取。
即事识所怀,鸣榔过江浒。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反李白丁都护歌》。诗中以反讽的手法,对李白的《丁都护歌》进行了回应与批判。
诗的开头“我歌丁都护,却匪歌丁旿”,直接点明了主题,将自己与李白的《丁都护歌》进行对比,暗示了对李白作品的反驳态度。“举人思其地,昔曾开东府”、“齐浣移漕路,水浅丹阳土”等句,描绘了古代开府、移路、水利建设的情景,引出对当前水利状况的反思。
“凿石牛曳舟,李白歌其苦”一句,既是对李白原诗的引用,也暗含了对古代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和感慨。“长此奚到今,以今可知古”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指出古代的劳苦与现今的状况有着深刻的联系。
接下来,“岂无疏浚方,天工在人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了人的智慧与努力在改善环境中的重要性。“轮年大小脩,来往通商贾”描述了通过持续的修缮维护,使得交通得以畅通,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最后,“设如青莲言,漕米其安取”借用李白的名号,质疑如果李白面对现今的问题,如何解决漕运粮食的难题,进一步深化了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探讨。“即事识所怀,鸣榔过江浒”则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弘历对古代水利建设的回顾与反思,更体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对国家治理的独到见解。通过与李白原诗的对比,弘历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观点,展现了其作为一位文治武功兼备的帝王的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