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入安乐窝,晨兴饮太和。
穷神知道泰,养素得天多。
日月任推荡,山川徒琢磨。
欲求为此者,到了是谁何。
夜入安乐窝,晨兴饮太和。
穷神知道泰,养素得天多。
日月任推荡,山川徒琢磨。
欲求为此者,到了是谁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逍遥吟》第三首。诗中,诗人以夜晚进入宁静的居所“安乐窝”开始,早晨则享用自然之气“太和”,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亲近。诗人认为,通过顺应自然,穷困之神也会理解并接受泰然自若的生活态度,人的修养也因此得以提升,从天地间获取更多的滋养。
“日月任推荡,山川徒琢磨”描绘出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日月交替,山河大地在时间与自然力的作用下不断变化,而诗人选择超脱于外在变迁,保持内心的平和。最后两句“欲求为此者,到了是谁何”则引发思考,暗示了寻求这种逍遥境界的人,究竟是谁才能真正达到呢?这既是对个人修行的反思,也是对理想人生状态的一种哲理探寻。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邵雍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以及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