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掩苍苔一径幽,白云应为远公留。
疏钟隐隐诸天暮,残叶萧萧满地秋。
竹院又逢今日话,芝山犹忆旧时游。
此中传偈多禅侣,何必浮杯到沃州。
门掩苍苔一径幽,白云应为远公留。
疏钟隐隐诸天暮,残叶萧萧满地秋。
竹院又逢今日话,芝山犹忆旧时游。
此中传偈多禅侣,何必浮杯到沃州。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居于法云寺的静谧与禅意。诗人以“门掩苍苔一径幽”开篇,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清寂的氛围,仿佛连时间都静止了。接着,“白云应为远公留”一句,借白云之态,表达了对高僧远公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法云寺的圣洁与超凡脱俗。
“疏钟隐隐诸天暮”描绘了傍晚时分寺院钟声悠扬,余音袅袅,与天边渐暗的景象相映成趣,更添了几分禅宗的宁静与深远。“残叶萧萧满地秋”则通过落叶满地的景象,渲染出秋天的萧瑟与寂寥,也寓意着生命的短暂与轮回。
“竹院又逢今日话,芝山犹忆旧时游”两句,诗人回忆起与友人在竹院中的交谈,以及在芝山上的游玩,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最后,“此中传偈多禅侣,何必浮杯到沃州”则点明了法云寺作为修行之地的独特魅力,无需远行至沃州(古代佛教圣地)也能找到心灵的归宿,强调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内在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友情、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鼓棹溯中流,骋目穷千里。
夏日何炎炎,湖心平似砥;
四面围山光,双塔东西峙。
对此息尘襟,坐看白云起。
嗟彼岳王坟,千载栖霞址;
胡为铸铁者,累累墓前跪!
乃知判忠奸,惟在身后耳。
寄语行路人,猛省当如此。
九月秋高天气清,云烟飞尽天宇澄。
谁家寿筵开广庭?丈人独得金天精。
显受天箓葆长生,试问丈人何为者?
魁翁坦坦心地平。试问何以为长生?
通格三极维性灵。
始知天地在平格,天地得之乃清宁。
圣王得之当永贞,丈人富寿多男子。
燕山五桂皆贤名,震器致身衣豸绣。
青衿蓝绶膝边盈,五郎前进五福觥。
一家起止为休徵,待将人瑞瑞皇明。
翩翩贤使君,五马仍朱轮。
试问何所之,甬东东海滨。
名郡是宁波,波宁时亦和。
圣人坐明堂,民物无札瘥。
君莫问我言,郡有四明山。
四明如我心,四聪斯豁然。
学山以为明,学海以为平。
平政明照物,颍川凤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