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访曾经驻马看,窦犨遗像在林峦。
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冰壶六月寒。
时雨欲来腾雾霭,微风初动漾波澜。
个中若置羊裘叟,绝胜当年七里滩。
游访曾经驻马看,窦犨遗像在林峦。
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冰壶六月寒。
时雨欲来腾雾霭,微风初动漾波澜。
个中若置羊裘叟,绝胜当年七里滩。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隐逸之地,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宁静之感。诗人李频以“宝贤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
首联“游访曾经驻马看,窦犨遗像在林峦”,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历史人物的痕迹,暗示了此地的不凡之处。窦犨的遗像仿佛是历史的见证,静静地伫立于山林之间,引人遐想。
颔联“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冰壶六月寒”,进一步描绘了宝贤堂周围的自然景观。清澈的泉水从石洞中流出,形成千条碧绿的水流,即便是在炎热的六月,置身其中也感到如同身处冰壶之中,清凉宜人。这里不仅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清凉。
颈联“时雨欲来腾雾霭,微风初动漾波澜”,则将画面推向动态之美。雨前的云雾在微风的吹拂下翻腾,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甘霖。微风轻轻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活力。
尾联“个中若置羊裘叟,绝胜当年七里滩”,诗人想象如果在这里安置一位穿着羊裘的隐士,其生活定会比当年严子陵在七里滩的隐居更为惬意。这不仅是对宝贤堂环境的赞美,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贤堂及其周边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东蜀国巨屏,梓州天一方。
浯川点城郭,剑阁护池隍。
镇抚须贤守,吁俞辍省郎。
不应嗟远别,垂组正誇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