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寒涛色,春来到佛堂。
游人集吴越,古木认萧梁。
倚槛峰峦改,巡檐薜荔荒。
殷勤问湖水,门外已耕桑。
万里寒涛色,春来到佛堂。
游人集吴越,古木认萧梁。
倚槛峰峦改,巡檐薜荔荒。
殷勤问湖水,门外已耕桑。
这首清代诗人徐灏的《灵湖寺同张叔渊明府施恕庵主簿》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的江南山水画卷。首句“万里寒涛色”,以浩渺的湖面波光为背景,展现出冬季的寒冷与辽阔。随着春天的到来,“春来到佛堂”,寺内生机盎然,与外界的自然景色形成对比。
“游人集吴越”一句,点出游客络绎不绝,汇聚于这历史名胜之地,体现了寺前的繁华景象。“古木认萧梁”则暗示了寺庙的悠久历史,连古老的树木也能追溯到过去的辉煌时期。
“倚槛峰峦改,巡檐薜荔荒”两句,通过描绘山峰的变化和藤蔓的繁茂,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变迁。诗人倚靠栏杆远眺,峰峦似乎在变换,而檐下的薜荔则显得荒芜,寓言着人事的沧桑。
最后,诗人向湖水发问,表达对湖边农事的关注,“殷勤问湖水,门外已耕桑”,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自然与人间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湖寺的春日风光,融合了历史人文与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沉思考。
去年桐落故溪上,把笔偶题归燕诗。
江楼今日送归燕,正是去年题叶时。
叶落燕归真可惜,东流玄发且无期。
笑筵歌席反惆怅,明月清风怆别离。
庄叟彭殇同在梦,陶潜身世两相遗。
一丸五色成虚语,石烂松薪更莫疑。
哆侈不劳文似锦,进趋何必利如锥。
钱神任尔知无敌,酒圣于吾亦庶几。
江畔秋光蟾阁镜,槛前山翠茂陵眉。
樽香轻泛数枝菊,檐影斜侵半局棋。
休指宦游论巧拙,秪将愚直祷神祇。
三吴烟水平生念,宁向闲人道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