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曾持论,天南化俗行。
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钟鸣。
大内曾持论,天南化俗行。
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钟鸣。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远行的情景,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僧人的修炼与自然界的和谐。开篇"大内曾持论,天南化俗行"表明僧人在宫廷中弘法,之后南下普度众生,其影响深远。
接着"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则描绘了一幅季节更迭的景象,古老的寺庙尚存,外面的世界却早已从冬日的雪花换成了春天的新绿,寓意僧人不随世事变迁,坚守内心的宁静。
"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中,“晓了”意味着对佛理的深刻理解,而“莲经”指的是《法华经》,象征清净和精神的觉醒。"堪任"表明僧人的自在与从容,"宝盖"则可能是用来比喻佛法或僧人所乘之物,彰显其尊贵。
最后"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钟鸣"展示了僧侣受到世俗统治者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的推崇。"何寺"可能暗示着僧人即将到达的下一站,而"讲钟鸣"则是寺庙中一种常见的声音,象征着法音传遍。
整首诗语言朴实,但寓意深远,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情形,以及僧侣在其中的修行生活。
古墙阴,苔枝卧晚,年华迅弹指。倦怀谁寄。
怜伴我多情,姑射仙袂。鉴池画舫寻常系。
珠尘随步绮。任领略、一庭香雪,栏干花外倚。
而今问春去何之,无端又洒上,天涯别泪。
春去远,空赢得、翠禽憔悴。
停桡待、倩魂未醒,人事与、韶光俱逝水。
付半枕、玉蟾霜影,罗浮清梦里。
垂檐红半亸。渐饧箫吹残,荼蘼开过。
乍启唇朱,趁小腰蛮舞,玉颜初破。
禁苑偷衔,怜蘸羽、莺黄微涴。
记忆妆楼,闲折娇春,粉香千朵。还对珍丛婀娜。
问露液承盘,为谁轻堕。
翠笼分携,送锦鞍归去,闷拈珠颗。
寄远年年,将恨与、鲛绡俱裹。
怕说杯停婪尾,繁阴梦锁。
不多时候窗儿黑,雨声又催人起。
欹枕搜香,背灯絮影,只是闷恹恹地。
怎生调理,这小极心情,薄寒天气。
新旧啼痕,多应黦了旧鸳被。
料他玉窗夜,今正低鬟促坐,缃梅花底。
麝帕传柑,猩茸缠茧,不似年时欢喜。
剪刀声里,也多分黄昏,一般无睡。
对掐春纤,把邮程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