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扁舟初著岸。荷衣今始换。
惭负素餐诗,忍饱田家饭。犁锄身未惯。
刍豆恩犹恋。玉京知近远。
隔河一十四邮亭,望东华,长在眼。
一叶扁舟初著岸。荷衣今始换。
惭负素餐诗,忍饱田家饭。犁锄身未惯。
刍豆恩犹恋。玉京知近远。
隔河一十四邮亭,望东华,长在眼。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归乡途中所感,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首句“一叶扁舟初著岸”以简练之笔勾勒出诗人乘舟归来,即将触岸的场景,画面感十足,仿佛能听到船桨划破水面的声音,感受到归家的喜悦与期待。
“荷衣今始换”一句,巧妙地将诗人身份与服饰特点相结合,暗示其身份可能为隐士或文人,通过换下荷衣(可能象征着远离尘世的衣物),表达了回归世俗生活的转变。
“惭负素餐诗,忍饱田家饭。”这两句直抒胸臆,诗人对过去不劳而获的生活感到愧疚,同时又对田家饭的朴实生活表示理解与接受,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与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犁锄身未惯,刍豆恩犹恋。”进一步描述了诗人虽未习惯农耕生活,但对土地和农民的养育之恩仍心存感激,流露出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感慨。
“玉京知近远。隔河一十四邮亭,望东华,长在眼。”结尾处,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想象中的京城(玉京)既近且远,通过十四座邮亭的距离来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归乡途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生活、自然、社会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昔闻华山名,今见华山貌。
何时陟微茫,遍偿宿所好。
手搴青芙蓉,玉女隔花笑。
数尽仙掌文,唤醒希夷觉。
少时耽子墨,颇识徐熙妙。
幅绢对青山,临崖亲写照。
不取色态妍,唯求神骨肖。
俗黛与凡霞,无事点幽奥。
断岩著孙登,虚空发清啸。
诘曲攲呕路,皱秀透瘦石。
飞岩绣铁花,螺子点云额。
平生米南宫,耽幽穷鬼迹。
石根搜古云,踏遍秋空碧。
豁眼见新峦,长笑落巾帻。
贪看不知晚,悬石布奠席。
回首神仙吏,青嶂达门阈。
侍史朝焚香,秋云几回白。
棱棱怪石供,聊以施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