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足毗耶不易逢,鬓丝禅榻偶相同。
经来震旦三千界,人在天龙八部中。
满送酒船浮北海,细薰香雾供南丰。
江东父老催飞锡,要沸潮音与海通。
白足毗耶不易逢,鬓丝禅榻偶相同。
经来震旦三千界,人在天龙八部中。
满送酒船浮北海,细薰香雾供南丰。
江东父老催飞锡,要沸潮音与海通。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王恽为送佛智师南归所作,通过对佛智师形象的描绘和对其修行经历的赞美,展现了对佛法的崇敬之情。诗中以“白足毗耶不易逢”开篇,借古印度高僧毗耶婆罗的典故,表达了对佛智师非凡修为的赞叹。接着,“鬓丝禅榻偶相同”一句,通过描述佛智师与诗人偶然共处禅榻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经来震旦三千界,人在天龙八部中”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佛智师的修行境界之深广,不仅影响着人间,也与天龙等神灵世界相联系,体现了佛法的广大无边。接下来,“满送酒船浮北海,细薰香雾供南丰”描绘了佛智师南归时,满载祝福与智慧的场景,酒船象征着欢送与祝福,香雾则代表了佛法的熏陶与传播。
最后,“江东父老催飞锡,要沸潮音与海通”表达了江东百姓对佛智师的深切期待,希望他能将佛法的教诲传遍四方,如同潮水般涌向大海,寓意佛法的广泛传播与深远影响。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佛智师及其佛法的崇高敬意,以及对佛法普渡众生、泽被万物的美好愿景。
入岩仙境清,行尽复重行。
若得闲无事,长来寄此生。
涧松闲易老,笼烛晚生明。
一宿泉声里,思乡梦不成。
去岁离秦望,今冬使楚关。
泪添天目水,发变海头山。
别母乌南逝,辞兄雁北还。
宦游偏不乐,长为忆慈颜。
天宇何其旷,江城坐自拘。
层楼百馀尺,迢递在西隅。
暇日时登眺,荒郊临故都。
累累见陈迹,寂寂想雄图。
古往山川在,今来郡邑殊。
北疆虽入郑,东距岂防吴。
几代传荆国,当时敌陕郛。
上流空有处,中土复何虞。
枕席夷三峡,关梁豁五湖。
承平无异境,守隘莫论夫。
自罢金门籍,来参竹使符。
端居向林薮,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戆,非如宁武愚。
今兹对南浦,乘雁与双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