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曲歌辞.水调.入破第四》
《杂曲歌辞.水调.入破第四》全文
唐 / 不详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尤]韵

日晚笳声咽戍楼,陇云漫漫水东流。

行人万里向西去,满目关山空恨愁。

(0)
翻译
傍晚时分,胡笳的声音在戍楼上呜咽响起,陇山上云雾弥漫,河水向东缓缓流动。
行者踏上万里向西的路程,眼前尽是重重关隘和山岭,心中充满了空旷的遗憾与忧愁。
注释
日晚:傍晚时刻。
笳声:胡笳吹奏的声音,古代一种管乐器,常用于军中或边塞。
咽:声音低沉、梗塞,此处形容胡笳声的悲凉。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陇云:陇山上的云,陇山位于中国西北,常指代边疆地区。
漫漫:广阔无际的样子。
水东流:河水向东流去,象征时间流逝或离别的方向。
行人:远行的人,此指离家或出行的游子。
万里:极言路途遥远。
向西去:向着西方前进,古诗中常指远离中原、前往边疆。
满目:充满视野,到处都是。
关山:关隘和山岭,指旅途中的障碍或难关。
空恨愁:空旷的遗憾与忧愁,表达了行者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风光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行者的深切关怀和无尽的离愁。首句“日晚笳声咽戍楼”中的“笳声”指的是古代边塞上用来报警或传递信息的竹制乐器,其哀婉的声音在黄昏时分回荡于戍楼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氛围。接着“陇云漫漫水东流”则是描绘了边塞地形特有的景象——广阔无垠的云层和缓缓流淌的河水,给人以苍茫辽远之感。

第三句“行人万里向西去”中,“行人”指的是那些要跋涉千里的旅者,他们背井离乡,孤独前行。这里的“万里”虽是虚指,但也强调了旅途的艰难和遥远。而“满目关山空恨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远行者的深切同情与思念,他们所见到的不过是一座又一座的关隘和连绵不绝的山脉,心中充满了无法排遣的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远行者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与丰富的意象。

作者介绍

不详
朝代:宋

猜你喜欢

踏莎行

水咽离亭,梦寻归渡。今春曾向江南去。

笑人柳絮不知愁,几番弄雪还骄雨。

半榻茶烟,一丝香炷。春光有尽愁无数。

杜鹃啼断夕阳技,月明又到花深处。

(0)

水龙吟.得碧栖临没手札感痛代哭

十年望断来鸿,发函乃出弥留顷。

苍凉掩抑,死生之际,一何神定。

我欲招魂,海天兵火,巫阳焉讯。

念百回千结,那时情味,盈眶泪,如泉迸。

石帚清狂无命。恁荒波、日亲蛙黾。

颓唐尔许,不应真个,江郎才尽。

丛稿谁收,审音刊字,吾犹能任。

却自怜老耄,君还舍我,就何人正。

(0)

无题

老怕应休学少年,忧时成结喜成颠。

无弦得弄琴三叠,有伴裁看石一拳。

闭户钞方偏伏枕,因人博饭愧栽田。

杨花又现浮萍相,水泛风飘不异缘。

(0)

春柳

杨柳丝丝一望齐,和烟和月拂长堤。

画楼雨细眉痕浅,绮陌风轻舞影低。

金缕剪成穿紫燕,绿阴织就啭黄鹂。

那堪临别阳关道,攀折年年送马蹄。

(0)

寄怀宛怀伯母

别后长相思,五见月圆夕。

莲衣堕冷红,梧叶飘凄碧。

黯然离愁生,苍茫秋水隔。

昨枉锦字书,言言胜药石。

自惭经爨材,重荷知音惜。

欲寄万种情,情长嫌纸窄。

花影倚阑横,凉月穿帘白。

不寐独徘徊,天涯渺咫尺。

(0)

海行杂感·其一

稗瀛大海善谈天,丱女童男远学仙。

倘遂乘桴更东去,地球早辟二千年。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