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海年年苦听笳,避兵日日欲移家。
大风底更狂吹我,飘泊远逾杨白花。
横海年年苦听笳,避兵日日欲移家。
大风底更狂吹我,飘泊远逾杨白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动荡时局的无奈与漂泊之感。首句“横海年年苦听笳”以“苦听”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常年战乱的痛苦感受,笳声在海面回荡,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无尽。接下来,“避兵日日欲移家”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每日都在寻找避难之所,渴望能有一个安定的栖身之地。这种对家的渴望与现实的矛盾,凸显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大风底更狂吹我”,大风不仅加剧了行旅的艰难,也暗喻了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仿佛命运之手在不断推搡着诗人前行,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飘泊远逾杨白花”将诗人的漂泊比作随风飘散的杨白花,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如同浮萍一般,四处漂泊,无处安身的孤独与无助。杨白花虽美,却易随风而逝,这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战乱社会的深切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力感,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和历史深度。
山中面壁不知年,江上乘杯共渡禅。
学得吹笙并弄管,随时乞食了尘缘。
双吹行过吴门市,一闻清响惊人耳。
急节繁弦不敢弹,短箫长笛何能起。
单鸣散落雨花频,合奏菩提别放春。
只疑给苑为边塞,却道祗洹是洛滨。
生公石上千人坐,惯爱新声尽忘卧。
支籥希音岂易通,般遮瑞梵应难和。
由来绝伎世无伦,谁当识曲听其真。
不逢妙解陈思辈,几作寻常捧钵人。
忆昔同心友,陈生为之首。
更忆投分交,周子逸且豪。
陈生奇余言在耳,青云置身果如此。
惜尔早世不慭遗,九渊慰尔应无悲。
周子知我虽相新,胶漆不异我与陈。
睥睨一世尔自许,落落谁忘竹亭语。
吁嗟二子来梦中,鬓毛不改容颜同。
风尘惨怆旅服改,灯火荡漾芳尊空。
绨袍犹恋当年别,觉后使我心悲咽。
二子一死嗟一生,我欲于子知交情。
昔与田叔别,乃自汉东都。
英髦值嘉运,睎翼荷天衢。
轩缨无荣恋,竹帛有良图。
玄疲子云草,书削路生蒲。
撝旃辞京辇,纡驾领藩符。
响臻倾四座,焱散各一隅。
冉冉流岁月,骍骍奉驰驱。
时违事已异,迹舛情复殊。
冶容嫉众女,姱行嗤浅夫。
敬通方见抵,仲翔亦被诬。
杜门著越绝,倚市歌吴趋。
愿因晨风想,共保朝露躯。
之子羡黄鹄,西飞访白驹。
气合双神剑,光俪两明珠。
雄谈秋水至,藻思春葩敷。
虹霓迟心赏,山水焉足娱。
申缄缅契阔,抚已愧枪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