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厌嚣尘秽,晴郊豁旅颜。
荡胸春水活,涤虑野云閒。
径曲偏宜竹,窗低不碍山。
贪吟林色暮,带月返柴关。
久厌嚣尘秽,晴郊豁旅颜。
荡胸春水活,涤虑野云閒。
径曲偏宜竹,窗低不碍山。
贪吟林色暮,带月返柴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览赵氏山庄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首句“久厌嚣尘秽,晴郊豁旅颜”表达了诗人对喧嚣尘世的厌倦,以及在晴朗郊外见到美景后心情的豁然开朗。接下来,“荡胸春水活,涤虑野云閒”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水活泼荡漾,野云悠闲自得的景象,仿佛是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放松。
“径曲偏宜竹,窗低不碍山”则展现了山庄内竹径曲折,小路旁竹影婆娑,窗前虽低但依然能远眺群山的美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最后,“贪吟林色暮,带月返柴关”写出了诗人被林间的景色深深吸引,直至天色渐晚,月亮升起才依依不舍地返回住处,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以及诗人对这种美好自然的深切感受和向往,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作品。
行乐洛城为第一,暂劳使节持还家。
桥头铺遍中秋月,楼上吹残九日花。
谁听高谈擒虎豹,且容浊酒傲烟霞。
从君一笑知无分,短发长途倍叹嗟。
舟溪群山俱有情,禺昂环列如逢迎。
东出双秀高冲天,推先两峰当我前。
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
成此溪山一段清,中有一园十亩平。
著我翛然数间屋,绕屋但栽竹与菊。
扶杖行舒景物娱,开卷坐对圣贤读。
嗟余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
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