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已执天下平,更出一节令循行。
时清断狱岁大减,小臣何功君圣明。
纸窗风破夜自语,瓦沟雨来寒有声。
官閒无事但宴坐,满室惟对书纵横。
廷尉已执天下平,更出一节令循行。
时清断狱岁大减,小臣何功君圣明。
纸窗风破夜自语,瓦沟雨来寒有声。
官閒无事但宴坐,满室惟对书纵横。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官员晁公溯的书斋生活。首句“廷尉已执天下平”暗指廷尉(古代司法官)公正执法,社会秩序井然,接下来的“更出一节令循行”则强调了法律的推行和执行。诗人接着称赞“时清断狱岁大减”,表明在这样的太平时期,案件减少,自己作为小臣的功劳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归功于君主的圣明。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书斋内的景象,“纸窗风破夜自语,瓦沟雨来寒有声”通过自然的声音,如夜晚的风声和雨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诗人闲暇之余,选择“宴坐”(静坐),沉浸在书海中,满室的书籍纵横交错,反映出他的学识与志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既展现了社会的安定,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恬淡与追求,展现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
号寒啼饥自聒耳,火中莲花那著水。
超然不复顾尘寰,空色两冥舍利子。
冠巾贾岛齿平人,当时仅免退之嗔。
何如伯升云水去,万劫不磨一点真。
公今更恐情难绝,泛作飞蓬谋未拙。
挽袖牵裳浩不回,当知若人是真铁。
神龟不识烹鱼釜,生潜深渊长黄土。
谁令误落鱼网中,白昼冥冥作雷雨。
嗟予蟠然别旧隐,空岩无人滴钟乳。
松菊满山胡不归,愿同妻子忍攻苦。
长歌漫漫何时旦,起坐中夜私自语。
茅茨十九漏如渑,谁知华堂醉歌舞。
山中吾庐归去来,峰插翠玉朝南户。
注目操刀必割时,尸祝何烦越尊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