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枝花后,又蜜脾点点,成葩如豆。
想是绿珠,抛向柔条被粘取。
分得黄檀色浅,吞还吐、微开香口。
向叶底、朝暮冲寒,攀得带冰溜。心幼。被春逗。
莫只管半含,似他红蔻。
露乾雪皱,馀气箱奁尚穿透。
愁绝灵娥在远,思寄去、百房能否。
峰酿罢、芳未淡,且浮腊酒。
北枝花后,又蜜脾点点,成葩如豆。
想是绿珠,抛向柔条被粘取。
分得黄檀色浅,吞还吐、微开香口。
向叶底、朝暮冲寒,攀得带冰溜。心幼。被春逗。
莫只管半含,似他红蔻。
露乾雪皱,馀气箱奁尚穿透。
愁绝灵娥在远,思寄去、百房能否。
峰酿罢、芳未淡,且浮腊酒。
这首《暗香·腊梅》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腊梅的独特风姿与香气。
首先,诗人运用“北枝花后”、“蜜脾点点”、“成葩如豆”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腊梅在寒冷季节中绽放的情景,仿佛在北风凛冽之后,腊梅如同点点甜蜜的蜂蜜,点缀在柔韧的枝条上,形成小巧玲珑的花朵,展现出腊梅独特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接着,“想是绿珠,抛向柔条被粘取。”这一句巧妙地将腊梅比作轻盈的绿珠,被风轻轻吹落,粘附在柔韧的枝条上,形象地表现了腊梅在冬日中的独特姿态。
“分得黄檀色浅,吞还吐、微开香口。”这里通过“黄檀色浅”的描述,展现了腊梅淡雅的颜色,而“微开香口”则生动地描绘了腊梅散发出的淡淡香气,仿佛在轻轻吐露着自己的芬芳。
“向叶底、朝暮冲寒,攀得带冰溜。”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腊梅在严寒中依然挺立的姿态,即使在冰溜的侵袭下,也毫不退缩,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接下来,“心幼。被春逗。”通过“心幼”二字,诗人巧妙地将腊梅拟人化,赋予其孩童般的心灵,同时“被春逗”则暗示了春天即将到来,腊梅即将迎来新生的希望。
“莫只管半含,似他红蔻。”这一句与前文形成对比,强调腊梅不同于其他花卉,它半含半露,既保留了冬日的冷艳,又预示着春日的生机。
“露乾雪皱,馀气箱奁尚穿透。”通过“露乾雪皱”的景象,描绘了腊梅在冬日后的干枯与皱缩,但即便如此,其残留的香气仍能穿透箱子,展现出腊梅持久的香气与生命力。
“愁绝灵娥在远,思寄去、百房能否。”这一句借用了神话传说中的“灵娥”,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腊梅能否顺利传情的期待。
最后,“峰酿罢、芳未淡,且浮腊酒。”通过“峰酿罢”暗示了腊梅的花期已过,但其香气并未消散,诗人借此邀请朋友共饮腊酒,以此来庆祝腊梅的美丽与芬芳。
整首诗通过对腊梅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深向往。
清漪衔苑,御水分流,阿阶西北青红。
朱栱浮云,碧窗宿雾濛濛。
璇题净横秋影,笑南飞、不过新鸿。
延桂影,见素娥梳洗,微步琼空。
城外湖山十里,想无时长敞,罨画帘栊。
暗柳回堤,何须系马金狨。
莺花翰林千首,彩毫飞、海雨天风。
凤池上,又相思、春夜梦中。
眉黛山分,靥朱星合,郁郁夜堂初见。
芙蓉寄隐,豆蔻传香,便许翠鬟偷剪。
迎夜易羞,欲晨先怯,风流楚楚未惯。
正流苏帐掩,绿玉屏深,红香自暖。
谁信道、媚月难留,惊云易散,从此三桥路远。
巢燕春归,剪花词在,难寄红题一片。
料想伊家,如今羞傍琴窗,慵题花院。
但碧桃影下,应对流红自叹。
芝函新命直仙蓬,又见岷山叱驭忠。
玉佩晓班辞日下,水牛秋粟转褒中。
花时井邑蚕丛富,徼外人家栈道通。
奇技刺文频诏约,此行应更变民风。
光岳储精,宇宙呈祥,钟英俊材。
想春秋夹谷,前生夫子,婆娑南赡,见在如来。
龙角标辰,蟾胎煜丙,好是生朝华宴开。
笙歌里,看儿童拜舞,春满行台。重重好事相催。
便对把黄封酌寿罍。
更愿公殿上,早纡衮绣,愿公堂下,长戏衣莱。
昨夜瑶池,亲逢阿母,欲寄蟠桃桃始栽。
三千岁,待开花结子,岁岁衔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