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以前犹古雅,宋齐而下稍淫哇。
剪裁贫女机中素,扑卖都人担上花。
括帖不离初学记,管蠡乌睹大方家。
世间跛鳖难鞭策,安得龙媒出渥洼。
汉魏以前犹古雅,宋齐而下稍淫哇。
剪裁贫女机中素,扑卖都人担上花。
括帖不离初学记,管蠡乌睹大方家。
世间跛鳖难鞭策,安得龙媒出渥洼。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训蒙二首(其一)》。从鉴赏角度看,诗人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文学风格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古典诗词雅致与淳朴之美的向往和追求。
"汉魏以前犹古雅,宋齐而下稍淫哇。" 这两句是诗人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概括性评价,其中“汉魏”指的是西汉和三国时期的魏国,这一时期以其简洁古朴著称;“宋齐而下”则指的是从南北朝时期的宋、齐到后来的文学,诗人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逐渐变得浮夸和华丽。这样的评价体现了诗人对于古典文学的崇敬与现代文学的批判。
"剪裁贫女机中素,扑卖都人担上花。" 这两句通过对比贫女织布和市井小贩卖花的景象,展现了生活的辛酸和诗人的同情心。这里的“素”指的是朴素无华的布匹,“担上花”则是那些在城市里贩卖鲜花的小商贩。这两种形象都透露出生活中的艰难与坚持。
"括帖不离初学记,管蠡乌睹大方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素养的重视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括帖”是指学习时所用的书写工具,“初学记”则意味着最初的学习记录;“管蠡”是古代乐器之一,常用以象征文人雅士;“大方家”则暗示了诗人对于博大精深文化的追求和向往。
"世间跛鳖难鞭策,安得龙媒出渥洼。"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与个人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跛鳖”是指行动不便的龟,“鞭策”则是驱使马匹的工具,形象地描述了在世间的困难和进步的艰辛;“龙媒”常用来比喻才子佳人,“渥洼”则意味着滋润和丰饶,这两者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才能得到赏识与滋养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更通过对比古今、贫富、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抒发了诗人深刻的社会思考和文化追求。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
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
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
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
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
九州多士各有贡,大小之物随土宜。
养材学校此其本,背本逐末宁不悲。
偏将土木奉释老,尽室奔走愚无知。
君子居乡有宓贱,小人愿学如樊迟。
圣门二者今战胜,文星不用天盘推。
一朝化出孔子庙,唾手如有神明司。
文翁以来节度府,羽翼此邑天西维。
春秋俎豆列二祀,昼夜几砚严十师。
荀卿许从异户入,子贡只得肩墙窥。
我生一官五讲席,所至冻雀栖寒枝。
自从上庠吏外学,行德自谓心无欺。
眼看旄头拂紫彗,左文右武今何时。
涂侯居乡足领袖,金橐相与倾其私。
自闻盛事喜欲舞,出力敢后吾人期。
黄庭细书不足道,笼鹅尚可寻羲之。
澹台斩龙由搏虎,书成有似二子为。
高山仰止不无意,鹏翼九万云天垂。
《次韵何思召求中江县学额》【宋·李石】九州多士各有贡,大小之物随土宜。养材学校此其本,背本逐末宁不悲。偏将土木奉释老,尽室奔走愚无知。君子居乡有宓贱,小人愿学如樊迟。圣门二者今战胜,文星不用天盘推。一朝化出孔子庙,唾手如有神明司。文翁以来节度府,羽翼此邑天西维。春秋俎豆列二祀,昼夜几砚严十师。荀卿许从异户入,子贡只得肩墙窥。我生一官五讲席,所至冻雀栖寒枝。自从上庠吏外学,行德自谓心无欺。眼看旄头拂紫彗,左文右武今何时。涂侯居乡足领袖,金橐相与倾其私。自闻盛事喜欲舞,出力敢后吾人期。黄庭细书不足道,笼鹅尚可寻羲之。澹台斩龙由搏虎,书成有似二子为。高山仰止不无意,鹏翼九万云天垂。
https://shici.929r.com/shici/F3Bg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