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跻八秩未龙钟,又沐清时宠渥隆。
华发谩添乌帽雪,酡颜不藉锦衣红。
已看敬老循周典,还见优贤有汉风。
况遇圣明弘治日,蒲轮早晚召申公。
年跻八秩未龙钟,又沐清时宠渥隆。
华发谩添乌帽雪,酡颜不藉锦衣红。
已看敬老循周典,还见优贤有汉风。
况遇圣明弘治日,蒲轮早晚召申公。
此诗颂扬郑敏善先生八十高龄仍精神矍铄,受到朝廷的恩宠与礼遇。诗人以“年跻八秩未龙钟”开篇,赞美其虽至暮年,却风采依旧,未显衰老之态。接着,“又沐清时宠渥隆”进一步强调在清明时代,先生受到的尊崇与恩泽深厚。
“华发谩添乌帽雪,酡颜不藉锦衣红”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先生的白发比作雪,形容其头发如雪般洁白;“酡颜”则描绘出他酒后红润的脸色,不需华丽的服饰来衬托。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先生虽年事已高,但依然神采奕奕的形象。
“已看敬老循周典,还见优贤有汉风”表明先生受到了古代礼仪的尊重,不仅体现了对老年人的敬重(周典),也展现了对贤者的推崇(汉风)。最后,“况遇圣明弘治日,蒲轮早晚召申公”表达了在圣明的时代,先生终将得到朝廷的召唤,如同当年申公被召入朝一般,预示着先生未来的荣耀与成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既赞美了郑敏善先生的高寿与风采,也颂扬了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贡献,以及朝廷对其的重视与礼遇。
投簪前日,悬弧今旦,节值中秋刚半。
玉山回首,升沈眼见多般。
幸有丹崖翠壑,明月清风,天与吾人管。
任他荣贵也高眠,无喜无忧便是仙。
攀桂侣,曲江宴。看英雄三百纷消散。
年七十,几人健。
纷纷才俊登台阁,谁伴幽人住岩壑。
龙骧万斛横巨川,商家欲济须渠作。
当今人物有如公,胸蟠经济谁能同。
世人重腊不重玉,居然弃置中吴中。
臣门如市心如水,崇也当年亦如此。
平生意气小杨修,碌碌谁能数馀子。
力田终不羡逢年,熟读参同内外篇。
七十年来髯似漆,人言真是地行仙。
篯彭八百不为久,壶中自制长生酒。
金华玉液分剂停,鹤发饮之成黑首。
世途宦海足风波,钟吕日久相经过。
黄芽白雪行已熟,日月跳丸奈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