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高处尚堪梯,佳节重来路不迷。
日落湖山天远近,云移台殿月东西。
千年杜宇还悲蜀,一舸鸱夷竟去齐。
往事凄凉那可问,悬崖荒藓没前题。
灵岩高处尚堪梯,佳节重来路不迷。
日落湖山天远近,云移台殿月东西。
千年杜宇还悲蜀,一舸鸱夷竟去齐。
往事凄凉那可问,悬崖荒藓没前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闰八月中秋之夜再次造访灵岩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的交融,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感慨。
首联“灵岩高处尚堪梯,佳节重来路不迷”,开篇即点出地点与时间,灵岩山虽高,但佳节重游,道路不再迷茫,流露出一种重访旧地的喜悦与熟悉感。
颔联“日落湖山天远近,云移台殿月东西”,以日落时分的景象为背景,湖山之间,天际远近,云彩飘动,台殿随之移动,月亮则在天空中变换位置,生动描绘了一幅动态的山水画卷,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转与变化。
颈联“千年杜宇还悲蜀,一舸鸱夷竟去齐”,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杜宇(即望帝)和伍子胥(鸱夷子皮)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杜宇哀鸣蜀地,伍子胥乘船离开齐国,两者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尾联“往事凄凉那可问,悬崖荒藓没前题”,将思绪拉回现实,面对悬崖上的荒藓,昔日的痕迹已难以寻觅,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无奈。整首诗在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的交织中,蕴含着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绕苕城、水平坡渺,双明遥睇无际。
就中惟有鱼湾好,占得西关佳致。
杨柳外、羡泛宅浮家,当日元真子。溪山信美。
叹陈迹犹存,前贤已往,谁会景中意。
萧闲甚,筑屋三间近水。汀洲香泛兰芷。
清风明月知多少,肯滞软红尘里。垂钓饵。
这春水生时,剩有桃花鳜。烦襟净洗。
待办取轻蓑,来分半席,相对弄清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