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昔乐岩栖,今来适于越。
越山何迢递,峰峦姝未歇。
入郭萦数重,叠雾更滃渤。
宛委青嵯峨,云门象天阙。
赤圭如红日,碧圭美于月。
登山寻石匮,检书访禹穴。
绕郡数十峰,峰峰云吐突。
閒上越王台,霸气成灭没。
兰渚己荒亭,青苔垂石发。
风流叹芜废,百代徒超忽。
莼菜美寒霜,海错甘蚌蚏。
将期石帆游,为待蔷蘼发。
夙昔乐岩栖,今来适于越。
越山何迢递,峰峦姝未歇。
入郭萦数重,叠雾更滃渤。
宛委青嵯峨,云门象天阙。
赤圭如红日,碧圭美于月。
登山寻石匮,检书访禹穴。
绕郡数十峰,峰峰云吐突。
閒上越王台,霸气成灭没。
兰渚己荒亭,青苔垂石发。
风流叹芜废,百代徒超忽。
莼菜美寒霜,海错甘蚌蚏。
将期石帆游,为待蔷蘼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到越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句“夙昔乐岩栖,今来适于越”表达了诗人过去喜爱隐居山林的生活,如今来到越地,似乎找到了与之相契合的新天地。接着,“越山何迢递,峰峦姝未歇”描绘了越地山峦连绵不绝的壮丽景象,用“姝”字形容山峦之美,生动形象。
“入郭萦数重,叠雾更滃渤”写出了进入城市后,山峦环绕,云雾缭绕的景象,展现了越地独特的地理风貌。“宛委青嵯峨,云门象天阙”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高峻和云门的壮观,仿佛是通往天界的门户。
“赤圭如红日,碧圭美于月”运用比喻手法,将山石比作红日和明月,赞美其色彩之美。“登山寻石匮,检书访禹穴”表达了诗人探索自然与历史遗迹的渴望,体现了他对知识和历史的尊重与热爱。
“绕郡数十峰,峰峰云吐突”描绘了越地山峰众多,云雾缭绕的景象,富有动态美。“閒上越王台,霸气成灭没”通过参观越王台,感叹历史人物的功业已成过往云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兰渚己荒亭,青苔垂石发”描绘了曾经繁华的兰渚亭如今荒废,青苔覆盖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遗迹衰败的惋惜。“风流叹芜废,百代徒超忽”感叹于这些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
最后,“莼菜美寒霜,海错甘蚌蚏”赞美了越地的美食,如莼菜和海鲜,体现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喜爱。“将期石帆游,为待蔷蘼发”表达了诗人期待再次游览此地,等待蔷薇花开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越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