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妻与何肉,总未碍昙摩。
越俗方能懒,挥杯可当歌。
苇床蝇语细,茶灶竹声多。
幸有求羊径,萧萧护短莪。
周妻与何肉,总未碍昙摩。
越俗方能懒,挥杯可当歌。
苇床蝇语细,茶灶竹声多。
幸有求羊径,萧萧护短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病中相互慰藉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联“周妻与何肉,总未碍昙摩。”以周妻与何肉的比喻,暗示疾病并未影响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昙花一现的美丽,即使短暂也足以温暖人心。
颔联“越俗方能懒,挥杯可当歌。”描述了越地的风俗习惯,人们在忙碌之余懂得享受生活,一杯酒足以替代歌唱,表达出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
颈联“苇床蝇语细,茶灶竹声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榻旁的场景,苇床、细语的苍蝇、竹声中的茶灶,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欣赏。
尾联“幸有求羊径,萧萧护短莪。”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即使身处病痛之中,有朋友相伴,就像找到了求羊之路,给予心灵的慰藉。同时,“萧萧护短莪”可能暗含着对友情的赞美,如同护短的莪草,坚韧不拔,守护着彼此的脆弱与真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困境中寻找生活乐趣和心灵寄托的精神状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