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徵君何处寻。
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
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后金。
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
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徵君何处寻。
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
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后金。
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寄题罗浮轩辕先生所居》。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或隐逸之人的敬仰,以及自己对于修炼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
"乱峰四百三十二,欲问徵君何处寻。"
这两句设定了一种迷离而又神秘的氛围,诗人在描述一片错综复杂的山峰之中,有一个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他想要寻找。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某个理想或者追求。
"红翠数声瑶室响,真檀一炷石楼深。"
这里描写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场景,“瑶室”和“石楼”都是高僧或隐逸居所的美称。“红翠”可能指的是佛经中的宝盖,或者是某种吉祥的象征。而“真檀一炷”则可能暗示一种修行的状态。整体上,这两句诗描绘出一个清净、宁静而又神圣的地方。
"山都遣负沽来酒,樵客容看化后金。"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超凡生活的向往。“山都”可能指的是山中的聚落,而“遣负沽来酒”则是说有人从遥远的地方携带美酒前来。这也许是一种隐喻,意味着精神上的滋润。而“樵客容看化后金”,这里的“樵客”可能指的是山中樵夫,即隐居的人物,“化后金”则可能是对某种修炼成果的描述。
"从此谒师知不远,求官先有葛洪心。"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导师的迫切心情,以及他对于仕途和精神追求之间的抉择。“谒师”是请求教诲,“葛洪心”则可能指的是对道家的向往,葛洪是一位著名的道士。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超凡脱俗的环境和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内心对于精神境界追求的渴望,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
我于中垒谱相通,君唤玄英作祖翁。
每恨暮云一樽隔,暂欣夜雨对床同。
为晨门黍谈清宿,留剡溪舟避逆风。
众作纷纷鸣瓦釜,黄钟聊复鼓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