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闻英断有烹封,泽畔累臣抱寸悰。
巧智不如葵卫足,曲蟠谁与木为容。
祠官失职惭虚蠹,野老无知祷象龙。
欲上高楼瞻魏阙,乱山千叠暮云浓。
昨闻英断有烹封,泽畔累臣抱寸悰。
巧智不如葵卫足,曲蟠谁与木为容。
祠官失职惭虚蠹,野老无知祷象龙。
欲上高楼瞻魏阙,乱山千叠暮云浓。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又和六首(其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
"昨闻英断有烹封,泽畔累臣抱寸悰。" 这两句传递了国家多难、人民受苦的信息。"英断"指的是英才或英雄的消失,"烹封"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象征着政治上的不公和黑暗。"泽畔累臣"形容的是官员们聚集在水边,表达了他们对时局的无能为力。"抱寸悰"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这些官员的失望与同情。
"巧智不如葵卫足,曲蟠谁与木为容。" 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现实政治生活中才智难以施展的无奈之情。"葵卫足"指的是草木可以依附在坚固的墙壁上生长,象征着即便是小小的才能,也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来保护和培养。而"曲蟠谁与木为容"则是说,即使是弯曲扭结的树枝,也找不到合适的木头来支撑它,这强调了现实中的困境。
"祠官失职惭虚蠹,野老无知祷象龙。"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对过去传统文化和信仰的怀念之情。"祠官失职"指的是负责宗庙祭祀工作的官员们无法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惭虚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现状的羞愧与自责。"野老无知祷象龙"则是说,连乡间的老者也不再了解那些古代神圣的象征,如同祈求象征着权力和尊严的龙。
"欲上高楼瞻魏阙,乱山千叠暮云浓。"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登高望远,对历史遗迹进行眺望的愿望,同时也映射出对未来迷茫不明的担忧。"魏阙"是古代都城洛阳附近的一处关隘,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而"乱山千叠暮云浓"则形容了一种错综复杂、阴霾不明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不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忧虑及时代的沉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