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芳年二八交。懒随阿母刺鸾绡。
盈盈做出许多娇。
写不成书嗔玉腕,吹难合调怨琼箫。
凤鞋新样倩人描。
豆蔻芳年二八交。懒随阿母刺鸾绡。
盈盈做出许多娇。
写不成书嗔玉腕,吹难合调怨琼箫。
凤鞋新样倩人描。
这首《浣溪纱十六首(其二)》由清代诗人蒋敦复所作,描绘了一位豆蔻年华少女的细腻情感与生活场景。
“豆蔻芳年二八交”,开篇点明了少女正值青春妙龄,二八之年,即十六岁,正是花季少女的黄金时期。“懒随阿母刺鸾绡”,少女不情愿地跟随母亲刺绣鸾鸟图案的丝绸,透露出她内心的慵懒与对传统女性角色的些许抗拒。“盈盈做出许多娇”,通过“盈盈”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少女姿态的柔美与娇俏,展现出她的可爱与魅力。
接下来,“写不成书嗔玉腕,吹难合调怨琼箫”,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少女的情感世界。她或许在尝试书写或吹奏音乐时遇到了困难,因此显得有些嗔怪和不满,玉腕和琼箫的比喻,既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暗示了少女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最后,“凤鞋新样倩人描”,则以凤鞋为载体,展现了少女对时尚与美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她对个性与独立的向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情感丰富且追求个性的少女形象,展现了清代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与复杂。
魏公好色不知足,爱子已为张绣戮。
归来不悔旧时差,临河更把高台筑。
台上美人如万花,日日歌管声諠哗。
老瞒自欲比西伯,内则何似周王家。
当时美人浪自许,各逞新妆奉新主。
岂徒媚惑令主昏,冶容诲淫吾不与。
君不见邺中长想二乔来,有心不到黄公女。
石池本清冽,映日更明透。
畜鱼不得藏,巨细百尾凑。
在水若空游,一一见肥瘦。
又若在镜中,鳞鬣无差谬。
旅往还旅来,人饵口即就。
洋洋得其所,何如浴沂秀。
深契濠上观,肯袭如棠陋。
心赏失归途,昏云黯孤岫。
送归燕,送归燕,秋社今年又一遍。
明年春社是来时,隔不半年仍复见。
送归燕,送归燕,似把人家作邮传。
来时不是慕富贵,去日曾非弃贫贱。
口喃喃,尾涎涎,意与主人相眷恋。
对语殷勤杨柳楼,双飞再四梧桐院。
楼中院中有宾客,主人日日开高宴。
酒杯去手易肺肝,酒杯在手革颜面。
若将燕子比人情,燕子年年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