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悬幽涧落晴霞,几度奔流傍石斜。
列坐不烦将绿斝,萦回长为送流霞。
松阴满席团倾盖,风磴擎樽点落花。
千古醉乡原此地,未须楚水问胡麻。
天悬幽涧落晴霞,几度奔流傍石斜。
列坐不烦将绿斝,萦回长为送流霞。
松阴满席团倾盖,风磴擎樽点落花。
千古醉乡原此地,未须楚水问胡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诗人黎民怀以“曲水流杯”为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联“天悬幽涧落晴霞,几度奔流傍石斜”,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壮丽的山间景象:晴空之下,幽深的山涧中瀑布飞流直下,阳光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接着,“几度奔流傍石斜”则描绘了水流绕过岩石,蜿蜒曲折的动态美,展现了水与石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颔联“列坐不烦将绿斝,萦回长为送流霞”,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的互动。诗人想象着人们在这样的美景中列坐畅饮,无需繁琐的礼仪,只需享受这自然赐予的美好时光。而“萦回长为送流霞”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仿佛流水在不断地为天空中的霞光送行,寓意着生命的流转与永恒。
颈联“松阴满席团倾盖,风磴擎樽点落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更加生动的场景。松树的阴影覆盖着聚会的席地,人们围坐其间,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微风吹过,山路上的石阶上,酒樽轻轻摇晃,洒落的花瓣点缀其中,增添了诗情画意。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情趣。
尾联“千古醉乡原此地,未须楚水问胡麻”,诗人以哲思收尾,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他指出,这里就是千古以来人们寻找的醉乡,无需再像屈原那样去询问遥远的胡麻之地,因为眼前的景象已经足够令人沉醉。这一联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生活真谛的深刻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哲学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
征鞍带月,浓露沾襟袖。
马上轻衫峭寒透。
望翠峰深浅,忆着眉儿,腰肢袅,忍看风前细柳。
别时频嘱付,早寄书来,能趁清明到家否。
这言语,便梦里、也在心头,重相见、不知伊瘦我瘦。
纵百卉千花已离披,也趁得、酴醿牡丹时候。